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九年服务150人
团银川市西夏区委:向特需关爱青年精准传递温暖

发稿时间:2024-03-27 09:2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刘懿(化名)的人生成长轨迹,在5岁时发生了一次转折。2015年,他的父母因贩卖毒品罪入狱服刑,他原本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随之快速跌入了至暗时刻。没了父母的陪伴,他的性格发生了消极的变化。

  尽管他知道自己应该努力正常学习生活,但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时,他担心大家因为知道了他父母的事情而疏远他,情绪变得敏感。父母离家后,他的想法基本无处诉说。尽管奶奶在身边,他还是会藏着很多心事,或者假装逃避。特别是逢年过节时,破碎的家庭环境,经常使他的心理状态深陷低谷。

  刘懿的个人成长遭遇,是2021年团银川市西夏区委走访摸排到的特需关爱青少年的困境类型之一。从那时起,团西夏区委就安排刘懿家所在的文昌路街道文昌北路社区团干部张新花,为他送去关爱服务。自2015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特需关爱青少年试点单位以来,截至目前,团银川市西夏区委已累计为150名特需关爱青少年提供关爱帮扶。

  这些特需关爱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团西夏区委联合西夏区及下辖乡镇(街道)、村(社区),并联系西夏区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从监狱服刑人员子女中确定的帮扶对象。

  逢年过节以走访慰问的形式送去生活学习用品,是团西夏区委帮扶刘懿的“基本操作”。此外,每月,西夏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专业辅导教师会通过电话或家访联系刘懿一次,发现刘懿的思想情绪有起伏时,还会增加联系频次。

  寒暑假时,团组织会安排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去刘懿家帮忙辅导作业。这几年,刘懿家不怎么来客人。起初,他把大学生志愿者迎进家门后,就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大学生志愿者会主动询问刘懿的学习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帮他解答难题、陪他一起阅读课外读物。几次上门服务后,刘懿和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对话模式,由最初的一问一答,慢慢熟络到可以聊几句,还能礼貌地开个玩笑,最后成为朋友。

  提到这3年多来过家里的3名大学生志愿者,刘懿说,自己对他们有亲切感与信任感,“对于我来说,那些帮助是温暖和珍贵的,也是充满力量的。”

  为了培养刘懿的社会融入能力、适当改善自卑内向性格,从2022年6月开始,团西夏区委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张新花会特意通知刘懿和他的奶奶一起参加。在文昌北路社区,祖孙俩一起参加了“童趣无限、欢度六一”和“青春护林 共筑蓝色梦”等主题的近10次志愿服务活动。“最初认识刘懿时,他内向、抗拒陌生人接近自己;现在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与人交流时展现出了阳光自信的样子。”张新花说。

  在银川市的3个下辖区,西夏区内除高校集中分布区外,有许多老旧工业区,自治区内的许多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聚居在此。相比毗邻的金凤区和兴庆区,这里的常住人口结构较复杂、困难群体较多。

  2015年启动实施特需青少年关爱试点工作以来,团西夏区委逐渐认识到,对于特需关爱青少年的帮扶,不仅需要援助物资,还需要携手社区工作者,对他们怀着尊重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带着同理心给予情绪安抚,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提供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鼓励。

  “去年年底以来,团西夏区委共从辖区内走访摸排到了21名特需关爱青少年。”团西夏区委书记李燕芝介绍,目前已根据困境情况和帮扶需求,将他们划分为“一般关爱”“温馨提示”和“重点看护”3个类别,前两类由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团干部及社工负责帮扶,后一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专业社工开展帮扶,目前,团西夏区委已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帮扶队伍。历经团干部近9年的接续实践,团西夏区委帮扶特需关爱青少年工作的方式,已从发文件和开会转变成了与特需关爱青少年面对面,工作时间从8小时转变成了服务该群体的成长全过程,服务范围从最初的品学兼优困境学生扩大到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

  李燕芝说:“今后,团西夏区委将持续开展特需关爱青少年帮扶工作,从提升社会参与能力、提供心理疏导、补充教育资源等方面,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精准传递给他们,引导他们立志向、有梦想,力所能及反哺社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3月27日 03 版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