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重庆希望工程向心理健康领域开拓!

发稿时间:2024-02-04 10:1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在重庆市聚奎中学校,有一间80平方米的心理辅导室,其有一个“去心理化”的温暖名字:心灵成长驿站。

  2023年12月,时隔半年,林凌(化名)再度走进这熟悉的地方,轻松地与聚奎中学校心理教师石萍主动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回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而仅仅半年多前,林凌还是一名就读于聚奎中学校、存在自杀倾向和自残行为的高三学生。

  在石萍记忆里,第一次见到林凌是2023年2月最后一天。通过主动预约,林凌第一次走进心灵成长驿站。 “他面无表情,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坦承生活毫无意义。”石萍说,林凌诊断过重度抑郁和焦虑症状,曾服药治疗,存在失眠和有过割手腕自残行为。

  第一次心理辅导,在一个小时时间里,石萍选择了倾听和陪伴,让林凌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联合林凌班主任多加观察和留意其平时行为,建议定期复诊。

  一个多月后,林凌第二次主动走进心灵成长驿站。 “心理咨询过程中,他情绪仍然低落,主动说起近期有过自残行为,甚至表达出暑假自杀的想法和计划,却又担心父母伤心难过,不知何时绷紧的弦会断。” 石萍说,林凌表现出的整体感觉一直很“丧”,但她通过“寻找例外”帮助林凌挖掘兴趣爱好,跳脱出消极情绪。

  咨询过程中,石萍了解到林凌喜欢摄影,会分享平时拍摄到的美景图片。 “我引导他难受时不要强迫自己,适当放松休息,通过摄影找到生命的价值,给予其情感支持,逐步改善自我评价。” 石萍还鼓励林凌每天记录身边发生的三件美好小事,一点点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并定期分享给她。

  在石萍循循引导下,林凌的情绪逐步得到改观,平日里也多了和老师、同学的分享、交流。5月26日,林凌第三次走进心灵成长驿站。

  “林凌眼神不再躲闪,脚步轻盈,脸上笑容增多,声音较之前清晰、洪亮。”石萍说,林凌跟她分享了近期遇到的美好事情,交到了好朋友,对未来不再忧虑, “更难能可贵的是,林凌表述已无自杀的想法及计划。”

  10天后,林凌顺利参加了高考,并考入位于重庆市的一所高校。

  入职重庆市聚奎中学校一年来,石萍每天都会面对存在或大或小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林凌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个。

  在设计温馨的心灵成长驿站,配备有心理沙盘、心理健康书籍、音乐放松椅、抱抱熊等硬件、软件辅助设施。而这间驿站及辅助教学教具是由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重庆市青基会”)统一援建及配备,以支持学校提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能力,使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心理辅导、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多发并受到各界重视。为充分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2020年至2022年,团重庆市委对全市38个区县的10.8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小学生分别受到抑郁症、敌对心理、情绪困扰等方面的影响和侵害。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为此2021年,团重庆市委启动“青少年心灵成长”项目,全市建成17个心灵成长驿站,培养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教师,为17所中小学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原创探索出 12355“心灵成长社” 这一可持续、可复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

  据团重庆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12355“心灵成长社”以学生社团形式连续开展绘画涂鸦、心理游戏、舞台戏剧等表达性艺术心理疗愈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成长性社会支持,引导青少年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

  “12355‘心灵成长社’分为科普预防型、解压发展型、再成长治愈型三种类型。其中,科普预防型12355‘心灵成长社’,通过科普青少年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常用技巧,预防各类常见心理困扰;解压发展型12355‘心灵成长社’,通过提升青少年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和人际沟通能力,有效增强青少年心理素质;再成长治愈型12355‘心灵成长社’,通过在活动中融入咨询干预,重塑人格结构,改善青少年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及行为症状。”团重庆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355“心灵成长社”具有非语言的沟通特质,参与对象更为广泛,特别适合青少年及不善于或不乐于用口语表达的青少年群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青少年较能放松投入,降低防御心理,助益将无法说出的冲突心理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浮现,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让情绪释放与转化,是一种能被社会接受而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式。

  一位参加心灵成长主题夏令营的学生曾这样写到, “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活动、游戏,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活动是写给自己的内心独白。我听到很多同学的内心独白,很受鼓舞。而我写给自己的内心独白就是我以为的希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不止于此,2022年,重庆市共青团正式启动实施“心·希望工程”,通过打造一片“实践园”、组建一支“亲友团”、建设一批“成长社”、绘制一张“心电图”、构建一道“防火墙”、开通一班“直通车”、铺设一条“回归路”等“七个一”工作抓手,聚焦青少年心灵培育、心智教育、心理健康等重点领域,探索构建心理疏导、安全自护、协商代言、预防犯罪、回归社会等全链条、闭环式青少年成长守护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如今,包括聚奎中学校心灵成长驿站在内,“心·希望工程”已在全市38个区县579所中小学校和487个校外阵地开展12355“心灵成长社”,培训教师550名、培训家庭2251组、开展面对面分享活动80余场、服务青少年8.5万余人次。其中,重庆市青基会援建17个心灵成长驿站。

  在重庆,新时代希望工程将“新”聚焦在“心”上,旨在让青少年远离心理疾病,健康成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