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5月社区青春行动启动以来,团青岛市委坚持市、区(市)、镇(街)、社区四级联动,结合青岛工作实际,加强工作指引,先后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实施社区青春行动开展青春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和《社区青春行动工作指引》,17个社区获批全国首批社区青春行动团中央实施社区,实现了引领社区青年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到“参与者”、“组织者”、“实干者”的转变,在全市上下形成行动实施社区先行,其他社区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推进社区青春行动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全方位增强社区青年服务力量,打造“青春社区”
团青岛市委借助“青春社区”创建,“让青年当主角,让社区更青春”,探索“共青团往社区走”, 把青年力量链接到社区治理、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他们成长为协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社区治理的新力量。
一是发挥共青团引领作用。建立“共青团+N”的一体化社区青年服务力量。发挥基层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街道社区等协调联动作用,组建“团干部+青工委委员+青年社工+乡村‘好青年’+新兴领域青年+志愿者”的青春社区骨干队伍1400余人,引导青年力量在社区凝聚,成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股新鲜血液,让基层社区治理焕发青春活力。二是发挥区域化团建优势。用好区域化团建的工作方法,推动驻区企事业单位、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学校等团组织和社区结对,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力量。团青岛市委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人尽其才”的工作理念,将近年来培育的2039名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人才充实到行动实施社区队伍中,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的专业优势,指导社区结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社会融入、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展工作项目,让社区服务工作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常态化。
以青年诉求为导向,促进青年与社区协同共进
在社区活动中找到快乐和归属感,才会有更多青年人融入社区。团青岛市委指导各区市团委和社区从青年需求着手,建立平台,策划活动,吸引青年主动融入社区,提升服务社区青春行动的可持续性。
一是建立青年诉求摸排机制,明确工作任务。青岛行动实施社区在市区两级团委的指导下,以社区青年需求为导向,定期开展走访回访活动,广泛听取青年民声,反映青年民意,制定社区活动计划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二是实施青春社区特色化工作项目。在青岛,“青春社区”建设回应了青年社区居民的需求,围绕青年在子女教育、婚恋融入、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和突出诉求,青岛市、区两级团委定期开展调研督导,创建行动实施社区每月常态化、机制化开展12次活动,开展了一系列贴近青年的项目和活动。行动实施社区已开设“青年创享汇”、“四点半课堂”、“少年没烦恼”、“公益音乐会”、“青桐学堂—青少年公益暑托班”、“街舞公益课堂”等各类服务项目46个,参与青年骨干力量900余人次,覆盖社区各类人群6.6万余人次。三是为青年成长搭建交流平台,扩大社区青年的“朋友圈”。为让社区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社区更有为,团青岛市委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让更多的青年人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去年以来,青岛各行动实施社区围绕社区青年电商发展、青年创新创业、青年交友联谊、社区垃圾分类等主题开展“青年会客厅”活动40余场次。邀请社区青年代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解决各类诉求事项近百余项。此外,社区将原有兴趣队伍、自治团队,逐步培育、引导成共同协商处理小区问题的“家委会”、“议事厅”、“理事会”,建立社区青年协商组织19个。
从内核裂变到模式创新,撬动“青春社区”发展新图景
青年的广泛参与催生出社区的新活力。健身运动、文艺活动、绘画摄影、法律讲座、亲子教育等活动被纷纷引入社区;青年作家课堂、青年摄影课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区青年和居民参与其中;“青年学习社”、“友趣社团”则让青年“常往社区走”。
一是扩大“青春社区”的服务范围。“青春社区”的服务对象已不仅局限于本地青年,各区、市团委结合辖区实际,将工作延伸到外来青年和在外学子,协同驻区单位和高校,定期开展城市融入服务,引入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队伍19支,积极引导在外大学生假期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社区公益活动。二是引导青年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生力军。近年来,团青岛市委广泛挖掘各类青年人才,全市1928个村(社区)团组织选出新班子,2859名35岁以下青年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让年轻人真正成为社区自治的参与者、社区活跃的带动者、社区正能量的传播者。在推进过程中,“青春社区”纷纷搭建社区青年工作信息平台,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等27个,青年人用自己的所思所学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充满新意的“青年方案”,将社区打造得越来越有温度,成为更具活力的“城市细胞”。三是助力青年走出社区,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力量。在社区内外青年的推动下,“青年智囊团”“青年宣讲团”等多支队伍在社区组织下主动与辖区商务楼宇对接,为相关楼宇企业提供团建指导、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相应服务。在商圈、楼宇、众创空间等聚集区,在交通运输、物流快递、文化创意、餐饮服务等新兴领域,一个个团组织建立起来,一个个社区“青年之家”挂牌成立,打造出“青年身边的共青团实体门店”,成为青年在城市扎根落脚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