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纺织技艺,从古时手工织布纺纱,到如今机器代替传统手工,来自山东的“纺织女工”王晓菲用手中丝线将中国纺织的过去与未来串了起来。
2003年,王晓菲从纺织技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纺纱工作,如今,她已在德州恒丰集团细纱车间工作了20个年头。
在车间里工作并不容易,纺织厂环境差、噪音大、三班倒,到处飘着微小的“棉花毛毛”,到了夏天,车间内更是高温高湿。
“我也曾在家里发过牢骚,埋怨过工作累。”王晓菲说,但优秀同行凭借出色技术引领行业的例子,让她在懈怠时坚持了下来。通过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王晓菲在2008年的全国技能比赛中等到了机会。她从公司、全市、全省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拿到了全国技能比赛的冠军。
在这个古老的行业中,王晓菲并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减轻同事们的劳动强度,2007年,她和同事一起,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研究、试验,创造了“紧密纺绕皮辊斜接头操作法”。
“当时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正向抵管接头法,看似简单的操作,应用之后,我们一个车间的43台车每班用工减少了6人,但产量增加了1吨多。同时,纱线断头率也降低了近五成。”王晓菲说,“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2018年1月,王晓菲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这让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中的责任更大了。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对王晓菲而言,代表履职是一项完全陌生的工作。“我还记得,第一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时候,我通过向‘老代表’学习、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学习怎么搞调研,怎么写调研报告,如何审议各项报告。以前只关心自己这个行业,做了人大代表以后,我开始让自己了解更多的行业,努力学习法律和政治知识。”
出身基层,王晓菲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其他人相比,她更能了解、理解一线技术工人的难处。这些年来,她更是走访了近百家企业和社区,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2019年,她所在公司成立了“王晓菲技能大师工作室”,她开始从事技能培训工作。她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员工,他们之中有的获得了省劳模,有的被评为首席技师。
然而,在培训过程中,她发现许多一线的员工干了好多年,虽然经验十分丰富,技能也很高,但是没有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渠道。
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一方面关系到工人的待遇,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学习和晋升的机会。而在当时,纺织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掌握在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手中,企业还没有发言权。
于是,王晓菲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快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建议。2020年,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同年年底,山东省人社厅印发《山东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暂行办法》,王晓菲的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回复。2021年她所在的公司获得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双资质。
“通过自主评价,我们为1000多人解决了技能等级认定问题,他们拿到了技能补贴,待遇提升了,获得感强了,干劲儿也更足了。”王晓菲说。
5年过去了,回顾自己的代表履职经历,王晓菲坦言,自己也有一些遗憾,“疫情这几年,我调研的机会比上一届代表要少一些,有一些工作不得不通过线上完成”。
如今,王晓菲已不再是当年的“懵懂新人”,她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更多了。“从今年开始,我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深入地走进各行各业一线工人当中,了解大家的心声。”
说起在今年全国两会她关注的问题,王晓菲表示:“希望国家可以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让一线工人的职工文化深入人心。另外,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包括技术人才的就业问题、待遇问题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2月17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