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团甘肃灵台县委:基层团组织建设激活“一池春水”

发稿时间:2022-01-08 09:1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近年来,趁精准扶贫东风摘掉了“穷帽子”、拔掉了“穷根子”,全县干部群众正振奋精神,奋斗更美好的未来。

  把握新形势,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展现共青团的责任担当,成为团灵台县委的目标。然而,作为基层团组织,面对工作力量薄弱、资源保障不足的现实,一些工作措施落实起来确有困难。

  今年以来,随着县域基层团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台让灵台共青团工作的面貌悄然改变。

  选优配强团的工作力量

  11月下旬的一个傍晚,灵台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王任盼没有合上工作笔记,而是在“灵台县教育团工委”微信群里和全县各级团(队)干部们一道,就如何在学校领域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分众宣讲并以此深化细化“青年大学习”行动开展探讨。

  作为县级教育部门青年干部,王任盼同时任团县委兼职副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灵台县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上,他还顺利当选县教育团工委书记。

  “县域共青团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改革要求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现在工作思路上是完全理顺了。”团灵台县委副书记王力说,要从根本上推动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有序发展取得实效,“还是得抓住关键问题、落实关键措施”。

  以往的一段时间里,各中小学团(队)组织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相对吃力,有些更是得不到上级的有效重视,团(队)干部大多是兼职,除了要应对繁重的课业任务,还经常被安排负责一些琐碎工作。此外,全县学校的团(队)工作直接由团县委进行安排调度,一些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团灵台县委调研发现,关键问题在于“人”,在于如何选优配强团的工作力量和保障队伍健康稳定成长。

  县域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一经启动,团灵台县委就抢抓工作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团队工作需要,深挖活用改革政策,主动和县教育部门对接成立教育团工委。同时,建立“灵台县教育团工委”微信工作群,将全体委员、县教育局、团县委分管领导,全县各中学党组织相关负责人全部邀请进群,明确了团教协作工作机制,灵活化进行工作调度提醒,学校领域团(队)工作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有序格局不断形成,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教育团工委建设取得突破后,团灵台县委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探索团干部成长全过程选育培养机制。“身份、职业、职级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主要还是看青年们的事业心和政治素质。”团灵台县委书记严凤丽介绍说。

  在团干部选用上,灵台县从县直部门和乡镇优秀青年骨干中选配3人担任团县委挂兼职副书记,“1+2+2+1”的班子结构巩固完善。乡镇一级团委书记全部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配备一名副书记专职开展工作。同时,放眼体制内外,选配优秀大学生兼任乡镇、社区团干部,村(社区)一级团支部书记全部从大学生村文书、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产生。

  在干部管理中,灵台县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将团干部放在急难险重任务和党政中心工作中“练”;列支专项经费,建强师资队伍,着眼提升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能力开展“训”;树立目标导向,建立工作任期责任制,统筹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开展“评”;旗帜鲜明支持优秀团干部干事创业,畅通成长成才渠道进行“推”。

  过去不久的乡镇换届工作中,灵台县4名优秀基层团干部提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5名乡镇(城市社区)团委书记获进一步使用。此外,截至目前,已有11名村团支部书记被依法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团的岗位已经成为青年干事创业的理想平台,各界青年跃跃欲试,“一池春水”涌动了起来。

  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

  在改革推进中,团灵台县委还逐渐认识到,建好组织体系、搭起工作平台后,建立长效化制度机制来保障其健康运行,才能充分发展团教协作的成功经验,让改革试点工作在灵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7月份以来,在前期下发《全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重点任务分解及推进计划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衔接沟通,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联合县教育、人社部门及县少工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灵台县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建强学校领域组织架构。

  此外,灵台还印发了《灵台县中学共青团组织“双积双评两公示”积分入团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入口关,使团员发展程序更加规范,提高了团员发展质量,增加团员的政治荣誉感。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成绩就是长效化机制的一个成果。“人口数不算最多,但我们县学习人数比兄弟县区多出一大截,真是令人振奋。”负责统计“青年大学习”参学人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董佳妮激动地说,近期以来,由于团干部配备到位,主题学习活动组织有力,灵台县“青年大学习”参学人数稳中向好,长期保持全市前列。

  在灵台,劳务输出产业是促进青年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岗位流动频繁、信息供求渠道不畅以及素质岗位不匹配等客观实际,大部分务工青年群众归属感和获得感并不强。今年年初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团灵台县委发现了劳务输转中存在的这个问题。

  乘着改革试点的东风,团灵台县委走近青年,着力解决这个问题。青年创业者杨烨一手创办了“鸿民劳务”,且一直热衷并支持共青团的工作,今年3月,一满足建团条件,他就向团县委提交了建团申请,并获得批准。随后,团灵台县委大胆创新举措,在规范指导企业落实各项基础团务的同时,帮助企业和青年对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同时更好地走近青年,加强和社会青年的联系。

  在团灵台县委支持指导下,杨烨的“网上团支部”已经建设得有模有样。今年8月份,在团县委的支持指导和杨烨的努力奔走下,灵台县青年创业联盟进一步规范完善,20几个在县内创业的有为青年汇集在了一起,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平台。

  “将把做好团组织工作与开展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在扩大自己业务的同时为团凝聚更多青年人才。”下一步,杨烨将继续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断促进广大青年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加大创业人才输入招揽力度,拓宽业务范围,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努力服务在外人才回流,真正把县青年创业联盟建好用好。

  如今,在灵台的大街小巷、村社田野,都有青年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一线,参与防控卡点值班值守、线上抗疫心理疏导、文明常识宣传、交通服务引导等领域……在“地上”、在“云端”,“志愿红”闪耀在灵台的角角落落。

  “把提升基层团组织组织力作为开改革试点工作的切入点,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显著提升,深入地看,这也对团组织提出了更高工作要求。”严凤丽说。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