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剩下一口气,也得冲上去!”这根“小火柴”燃尽了最后一束光!| 山东青年好样的

发稿时间:2020-08-06 13:21:00 来源: 青春山东 中国青年网

  导读

  2020年7月14日,日照市方舟救援队原队长孙同磊身患骨癌不幸离世,在他38年的平凡生命中,用不平凡的举动,践行人间大爱。

  生命尽头的“逆行”

  2020年7月14日凌晨,他因病离世,走完了38岁的人生。

  他的网名是“小火柴”,寓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1982年出生的他,身高接近一米九,当过两年兵,热衷户外运动。2015年,他筹建了日照市方舟救援队,尽管已身患骨癌,他依然带领队员开展山地搜救、溺水搜救等公益救援行动。在疫情时期,他强忍日渐加重的病痛,组建了日照首批抗疫青年突击队,义务为50多个社区、30所学校及幼儿园进行防疫消杀,还带病值守高速路口,为这个世界燃尽了最后的一束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他,就是日照市方舟救援队原队长孙同磊。

  “国家有难,我得上一线!”

  2020年春节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该喜庆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

  彼时的孙同磊已身患骨癌,自2018年起病情已扩散全身,身体非常虚弱。看到全副武装、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非常揪心。“国家有难,我得上一线!”他对妻子张丽说。

  “你都病成这样了,还上一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咋整?”张丽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种时候我必须和队里的兄弟们在一起,为战胜疫情出点力!你放心好了,我会多注意的。”孙同磊安慰着妻子。

  在团市委的带领下,他第一时间召集28名队员,组建了日照市首批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

  疫情时期,消杀工作刻不容缓!孙同磊多方联络,紧急订购了一批防护服、医用口罩、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等防疫物资。1月29日,大年初五那天,他又从潍坊一厂家订购了仅剩的4台脉冲弥雾机,但因高速封路,物流中断,他只好委托厂家通过货拉拉把弥雾机送到诸城一朋友处。

  “我得亲自去取,以防万一有什么闪失!”傍晚六点左右,他叫上副队长马现超,准备驱车出发。

  “都这么晚了,你让那些小兄弟去就行了,再说你身体免疫力差,很容易被病毒感染,我求求你千万别出门了……”看到他要出门,妻子张丽苦苦劝说。

  “没有国,哪有家,我们干救援的,就是剩下一口气,也得冲上去!”说完,孙同磊就要出门。张丽知道他的拗脾气,赶紧给他拿来放有止痛药的小药盒,塞到他衣兜里。

  他一边下楼一边给诸城的朋友打电话:“兄弟,我现在就往诸城赶!你也往日照赶了?好,咱们就在中间找个地方会合!”

  夜色渐浓,马路上空空荡荡,一片萧瑟。孙同磊的右脚突然一阵剧痛。一阵豆粒大的冷汗浸湿了他的帽子。他咬着牙没吱声,用哆哆嗦嗦的右手从衣兜里拿出药瓶,吃下一粒止痛药,什么也没说。

  在那条漫漫黑夜和刺骨疼痛交织的路上,他熬过了怎样一段苦涩的行程!尽管如此,当他在青岛的一处地界见到了诸城的朋友,当他终于取到了4台弥雾机,他那张苍白的脸上依然露出了笑容。

  当日,返回日照时,已接近午夜十二点。

孙同磊(拄拐者)生前在日照北高速路口指导队员防疫消杀。

  “我得和兄弟们一起战斗!”

   1月30日下午两点,东港区昭阳佳苑小区内,人们都待在家里远离疫情的危险,四周一片静寂。随着一阵弥雾机的轰鸣声,沉寂多日的小区有了久违的声响。

  拄着双拐的孙同磊,带领青年突击队的马现超、胡长红、魏本峰、梁田光和彭永平,正在对小区内的过道、停车场、垃圾桶等公共区域集中消杀。队员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每两人一组,分头行动。

  队员劝他回车里休息,他就是不肯。“我得和兄弟们一起战斗!”

  当时,他的右脚因为病情恶化,已经肿得无法穿鞋,只是用围巾包裹了起来。他就那样拄着拐杖、一步步地挪动着,不时叮嘱两句。“垃圾桶一定要多喷两下,还有,那些停车场的车,注意别喷上!”

  当队员所带弥雾机里的消毒液用完,需要加液的时候,他总是关心一句:“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一下?一定要注意防护!”

  当日,他们完成了昭阳佳苑小区、海洋世家小区等小区的防疫消杀工作,回到队部,天已经黑了。

  孙同磊的母亲张守娟得知后,打电话埋怨:“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不让你出门,你咋非要出门?”

  “妈妈,你放心,明天我就不去了。”孙同磊安慰母亲。

  第二天,他又瞒着母亲,和队员一起来到当时疫情相对严重的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对辖区的敬老院、隔离区、社区等场所进行防疫消杀。

  第三天,第四天,他依然在各个小区之间奔波。

  张守娟放心不下儿子,她一天打三次电话,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我没去”。一天傍晚,在锦绣前程小区,她无意中看到了正在统筹防疫消杀工作的儿子。

  清冷的天色中,孙同磊正拄着双拐,单脚一步步地挪动着。他的脚步很沉重,每一步都像走过一段艰难的人生;他的背影亦很坚定,一身橘红色羽绒服,远远望去,如一团跳动的火焰。

  看到这一幕,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

  据统计,疫情期间,孙同磊带领方舟救援队,共出动队员280多人次,出车158次,服务时长364小时,为50多个社区、30所学校及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消毒,共计消杀面积1000多公顷,为全市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9月15日,日照方舟救援队三周年合影留念。

  防疫执勤第五天,他的病情急剧恶化

  “刚接到团市委通知,我们要到沈海高速日照北出口进行一周的24小时疫情防控执勤,马上调度突击队员,把我也算上!”2月8日一大早,执行队长胡长红就接到了孙同磊的电话。

  事不宜迟,胡长红紧急调度安排马现超、范开杰、臧家洋、赵宁等26名青年突击队队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队部。一进屋里,她就看见孙同磊正在为队友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询问装备是否携带齐全。

  八点整,孙同磊带领10名队员,准时来到沈海高速日照北出口防控一线,进行交接班仪式。他们主要负责过往车辆盘查登记、车体消毒、司乘人员体温检测等工作,与交通、公安、医疗等部门工作人员通力合作,24小时把守日照北大门。

  他不时到外面看看值班的队友和过往车辆。有时,疼痛会突然袭来,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让他几近窒息。他强撑着回到工作间,拿出随身携带的小药盒,吃下止痛药,硬撑着坐在那里。

  每当有队员过来,他都会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没有人知道,在口罩里面,他那张因疼痛咬出血迹的嘴唇。除了两名副队长,其他队友对他的病情一概不知。

  自2018年癌细胞开始在全身转移后,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只要有一口气,他就想为队里做一点事情。方舟救援队如同他养育的孩子一样,他想看着他一点点成长壮大,他想去帮助更多的人。

  身体刚好受一点,他就强撑着出去看看情况。看到队员魏本峰的防护服不小心被消杀机械蹭破了一点皮,他立即上前帮着用胶带缠得结结实实。

  “队长,你进进出出怪累的,早点回家吧,这里有我们呢。”46岁的魏本峰很心疼这个小弟。

  “魏大哥,我不累。”孙同磊笑了笑。

  这一天,他一直待到下午五点才离开。第二天,早上八点多,他依旧准时过来上岗。“那天早上我们队长过来就吃药,止痛药从一粒增加到三粒,我当时劝他回家休息,但他坚持要留下来。”马现超回忆道。

  到了第四天下午,他比平时走得早一些。晚上,还在家里用对讲机和大家交流:“今晚的车辆多不多?你们要按时吃饭,轮流休息,回家之前一定要消毒……”

  执勤的第五天,他的病情急剧恶化,被紧急送往医院。这时,离他们的任务结束还有两天的时间。

  摆渡“生命之舟”

  对孙同磊而言,做公益既是一种君子之为,也是一种生命的信仰。

  2015年,他筹建日照方舟救援队,从两条绳索起家,带领一帮志同道合的队友,开启了公益救援之路。他带队跋山涉水,不惧严寒酷暑,无私奉献,只为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尊严。

  他就是那个驾驶生命方舟的“摆渡人”。

  “人活着,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在北京路靠近市少年宫的沿街商铺,有一间不起眼的地下室,那里就是日照市方舟救援队的队部。

  走进其中,专业的救援设备整齐地码放在西侧的陈列柜上。里面最醒目的莫过于一字排开的锦旗,“救援神速 大爱无疆”“抢险救危 真情为民”等荣誉,记录着那一个个争分夺秒的生死故事。

  孙同磊生前用过的两根绳索和安全带,还挂在北面的墙上。那是他创建方舟救援队时仅有的装备。

  为什么非要创建这样一个公益性的救援队?原来,孙同磊热爱户外运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他亲身经历了种种险境,加之当时户外运动时有意外发生,便想:何不在户外俱乐部的基础上筹建一个户外救援队,用专业的技能提高户外运动者的安全保障?

  他的想法得到了很多驴友的支持。

  “算我一个!”从上大一就跟随他做户外运动的马现超第一个报了名。

  “也算我一个!”他的战友李绪国也加入进来。

  2015年起,孙同磊和11位户外运动专业人士,联合筹建了户外运动协会和户外救援队;2016年9月,日照登山运动协会及协会下设的日照方舟救援队正式注册。同年,日照方舟救援队先后成为壹基金救援联盟山东总队日照分队、中国9958救援平台山东协作平台日照分队,以专业水准获得了业内认可。今年5月,日照市方舟救援队正式独立。

  成立之初,方舟救援队几易其址,最后孙同磊索性把父母的一间沿街地下商铺腾出来,作为队部。为了方便救援,他又自掏腰包买了一辆二手车,作为救援专用车。后来,又和队员一起凑钱买了第一条冲锋舟。

  2015年至2016年,正是他确诊骨癌后的痛楚时光,但他并未因此退缩。他和队友说:“我喜欢做公益,这是一种信仰。人活着,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曾与他共事的东港区人民法院法警厉明涛回忆:“聊天时我问过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拿来做公益,做义务救援,这到底值不值?他当时就说‘人在为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那是君子之所为’。我听了非常佩服他。”

  在这支救援队伍里,既有退役士兵、医生、律师,也有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工,他们白天上班,接到任务就出队救援。在公益救援这条路上,他们秉承着“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做好自己”的队训,积极参与了全市的防灾减灾、水上救援、重大活动保障、山地救援、疫情防控、应急安全普及培训等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具备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化公益救援力量。

  “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尊严 ”

  2016年4月20日,山势险峻的五莲县驼儿山上,一名来自临沂的户外运动者不慎坠崖。

  上午十一点半,孙同磊接到临沂闪电救援队协助通报后,顾不上吃午饭,紧急调度马现超、惠超、韩成龙、如风4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驱车50余公里,到达现场,与先期到达的消防官兵会合。

  看着陡峭突兀的崖面,孙同磊的神色凝重起来:“两人一组,立即分头沿着山崖两侧搜寻遇难者!”

  当时,他已身患骨癌,在济南做完手术,尚在恢复期。他沿着山间小路一瘸一拐地往前走。周围杂草丛生,乱石遍地,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脚一阵钻心的痛。他挣扎着站起来,继续往前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经过一番搜寻,一位消防战士在悬崖的一个平台上找到了坠崖者,因其伤势较重,已无生命体征。

  经公安部门勘查现场完毕,孙同磊便开始安排尸体善后处理。此处山壁陡峭、路况复杂,无法用担架抬着下山。通过察看地形,评估现场环境,他很快制定了现场救援处置方案。

  “我们要搭建山地绳索滑轮系统,把人用担架滑下来。先去做‘保护站’!”他在对讲机里指挥着队员。

  4名队员很快分组行动,他们先是利用附近的两棵大树做了“保护站”,然后把安全绳的一端固定在树上,另一端系在担架上。随着绳索的移动,负责护送担架的队员沿着悬崖一侧缓慢下滑。

  2016年4月20日,参与五莲驼儿山救援后,孙同磊(中)和队友在一起(资料照片)。

  “慢一点放!注意保持平衡!注意自身安全!”

  孙同磊站在山下接应的人群里,盯着缓缓下滑的担架,心悬到了嗓子眼。直到担架和救援队友顺利下山,遇难者被殡仪馆的车拉走,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人这一辈子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我们帮上一把,付出一点,就能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尊严。这是一份善举!”他曾这样说过。

  “我们是公益救援,

  不会拿群众一针一线!”

  “紧急备勤!一位50多岁的男性村民,昨晚在五莲县洪凝街道金盆沟水库游泳时溺水失踪,立即到队部集合!”2018年7月16日,上午10点左右,接到救援通知的孙同磊在群里下达指令。

  集结队员,清点装备,开上救援车,一路疾驰,11点左右,孙同磊带领胡长红、惠超、韩波涛、徐英胜4名队员来到金盆沟水库的事发现场。

  一下车,孙同磊就向亲属了解情况,经过问询,他得知遇难者落水点距离岸边有七八米远。但这片水库两面环山,水域既宽且深,最深的地方接近20米,且水是流动的,这无疑给救援增加了难度。

  “行动要快准稳!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他说。

  穿上救生衣,拿上老仔钩和水下声呐生命探测仪,驾驶冲锋舟,队员韩波涛和惠超箭一般来到落水点附近,展开救援行动。

  韩波涛把探头放到水中,随着船体的移动,他仔细观察着显示屏上的水下结构图,再根据水下成像一点点搜索遇难者。一旦遇到疑似点,惠超就用老仔钩小心翼翼地往下试探。

  一分钟,两分钟,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近乎凝固。

  “把舟放慢一点!”

  “把钩子抬一抬!”

  站在岸边的孙同磊时刻关注着队员们的一举一动。

  大多数情况下,溺亡者要么沉在水底,要么浮在水面。但孙同磊转念一想,遇难者也有可能就在水中央漂浮!“把钩子往中间抬一抬!把落水的中间区域重新搜索一遍!”

  烈日炙烤着水面。根据水下声呐反馈的疑似点,惠超屏息凝神,用老仔钩一点点地排查打捞。

  “找到了!找到了!”11点40分,用时十五分钟,溺水遇难者被发现。

  打捞上岸后,逝者家属王绍海连连表示感谢:“真是辛苦你们了,大中午头的,留下来吃口饭吧。”

  “不用了,你们快处理后事吧。”孙同磊说。

  队员们收拾装备,收队撤离。

  事后,王绍海带着一面锦旗来到队部,硬要留下3000元钱表示谢意。孙同磊断然谢绝:“你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我们是公益救援,不会拿群众一针一线!”

  至今,那面“公益救援 无私奉献”的锦旗还挂在队部的墙上。

  截至目前,方舟救援队共完成水域救援42次、山地救援3次、急救培训55场,为日照国际马拉松比赛、五莲山全国登山越野赛等大型赛事提供医疗保障57次。2019年,因在防抗台风“利奇马”中的突出表现,日照市方舟救援队被共青团山东省委表彰为“防灾救灾青年突击队”。

  《日照日报》评论员文章

  让“火柴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38载的生命历程,他走得坦坦荡荡;18年的工作履历,他做得磊磊落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不幸病逝的日照方舟救援队原队长孙同磊同志将毕生精力献给公益救援事业,谱写了一首璀璨的生命颂歌,展现出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火柴精神”。

  当前,日照市正处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抓好“9+3”攻坚行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任务十分繁重。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柱。我们向孙同磊学习,向他致敬,就是要以他为榜样,用他所展现出的崇高的“火柴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凝聚起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强大力量。

  弘扬孙同磊同志的“火柴精神”,就要学习他舍身忘我、矢志奉献的崇高精神。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患骨癌后,孙同磊同志隐瞒病情先后完成“8·05”水灾、“利奇马”台风等灾后救援,日照、连云港国际马拉松、中国山地马拉松(山东五莲站)等68项重大赛事的赛道医疗急救保障,“4·20”五莲驼儿山驴友坠崖事故搜救……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牺牲奉献。向他学习,向孙同磊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在最需要的地方舍身忘我、矢志奉献,在奉献中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弘扬孙同磊同志的“火柴精神”,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可贵精神。“疫情防控形势这么严峻,我不上一线谁上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孙同磊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带领日照方舟救援队,坚守沈海高速日照北出口防控一线,登记车辆、核查人员、测温消毒,24小时把守日照北大门,出色地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成为日照市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骨干力量。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就要做到尽忠职守,在自身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经得住考验。

  弘扬孙同磊同志的“火柴精神”,就要学习他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被诊断出骨癌后,孙同磊没有向命运低头,顽强与病魔斗争,忍痛坚持奋战在一线。1月30日,他拄着拐杖、单脚行走带领队员到居民小区开展防疫消杀。即便是在病情急剧恶化的生命最后时刻,他也依旧把心思放在队里的工作、放在社会公益事业上。

  向孙同磊同志学习,就要以这种泰山“挑山工”精神,勇于吃苦耐劳,敢于迎难而上,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绽放生命的精彩。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孙同磊同志那样,勇于担当尽责,立足岗位奉献,敢于迎难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进取、奋勇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