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浏阳共青团:打造暑期实践平台为青马工程提质

发稿时间:2020-08-06 0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走进了蓝思、惠科这些新兴技术企业,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现代化技术的飞跃发展,看到了在这片广阔天地里,一切皆有可能。”来自中山大学的大一学生汤丝涵在参加2020年浏阳市“燕归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说。

  从2018年暑期开始,团湖南省浏阳市委从全国各大高校招募了329名大学生,分配到浏阳市各个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及企业进行岗位体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汤丝涵就是其中一人。

  该项活动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有人表示,“很有幸去年参加了‘燕归巢’,我认为,去年的暑假是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让我交了很多的朋友,还重新认识并更加深爱这个我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

  还有人表示,“一次从未有过的经历,一个异常忙碌的暑假,让你变成不一样的自己。”

“三位一体”,让政治理论生动鲜活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走在耀邦故居、秋收起义纪念馆,听讲解员姐姐讲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深切感受着中国青年身上与生俱来的拼搏与热血,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习总书记说的‘三个来之不易’,什么是‘生逢其时,肩负重任’。”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二学生李欣然说。

  “了解到学生们过去对于政治理论课有排斥心理,认为‘青马工程’理论课程比较枯燥,吸引力不够的问题,我们丰富了培养课程,以集中‘解渴’、红色观摩、播撒‘雨露’的‘三位一体’学习体系,让理论学习生动鲜活起来。”团浏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寻红色故土,访先辈赤心,走近电视里的那些身边榜样,用行动助力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这些亲身参与的事情比任何一次课堂“说教”都更有效果。

  “疫情期间,我听说村里招募志愿者,就叫上几个高中同学报名参加了。”2019年“燕归巢”学子周波说,“我看群里讨论说,还有4个‘燕归巢’学子也参加了志愿服务,去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让我们学会了脚踏实地地讲付出、讲奉献。”

  “当时,我结对的那个小妹妹抓起我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果放在了我的手心,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放。”连续参加了两期“燕归巢”暑期社会实践的陈方圆说。

  在浏阳市2020年“燕归巢”暑期社会实践“微网格+微心愿+微志愿”活动现场的这一幕同样温暖了很多在场大学生,陈方圆收到的不仅是一颗糖果,也是他播撒在小女孩心中一颗爱的种子,这就是行动的力量,这就是传承和发扬。

注重“三对关系”,使“青马工程”提质增效

  “时代的发展进步给‘青马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强化‘青马工程’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团浏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说。为真正做到“提质”“保质”,浏阳团市委从组织动员、考核评价、跟踪培养上提出了全面辐射与重点选拔、分组评价与实践评估、结果反馈与定向培养三对关系。

  在组织动员阶段,通过广撒网线上线下推广宣传以及发动优秀选调资源定向组织在校大学生的方式,就选拔出一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据记者了解,2020年“燕归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公告发布仅两小时就收到报名表134份,在最终入选的129人中,一本以上高校在读学生占73.8%。

  今年的“燕归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行分组分类联系评价,即按照实践岗位类别,分为机关单位、企业组,每10名学子一组,每组设组长、联络员,并配备1位团市委机关干部担任实践指导员,负责实践中的联系指导与走访评价工作。实践期间,每组学员需结合实际完成1篇以上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实践结束后,根据实践指导员、实习单位评价意见及学习调研成果评选“十佳”实践生,激发学子的学习热情,浓厚创先争优氛围,强化学习培养效果。

  团浏阳市委建立了“燕归巢”大学生人才库,并进一步下沉指导乡镇(街道)团组织建立人才库属地网格,给学子们更直接、更精准的跟踪培养。前期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子已进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35%的学子选择扎根基层,91%的学子表示参加“燕归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帮助。

三方支持,为青马工程添砖加瓦

  2018年,68名高校学子下到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2019年,43个行政事业单位,共127个实践岗位,让学子们感受“身居庙堂,心系群众”;2020年,24个企业岗位出现在了“燕归巢”的岗位计划里,已有7位大四学生有意向与实习企业签订正式工作合同。“青马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培养工程,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的支持力量,让浏阳的“青马工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平台越来越壮大。

  “‘燕归巢’是浏阳凝聚吸引优秀青年的名片,也是‘青马工程’的‘浏young’品牌。”团浏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人才政策支持,持续对接企业、社会组织丰富活动支持力量,不断联系高校稳定学员培养输送,把社会实践、岗位推荐、青年创业就业指导充分融合、完善。通过政策的支持,资源的凝聚,平台的壮大,校社的衔接,逐步将浏阳“燕归巢”暑期实践打造成“青马工程”高校班的结业课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通讯员 宋文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