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方舱医院关门了,但他们的故事匣子打开!

发稿时间:2020-03-13 09:3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主播君的话

  疫情发生,一个个青年突击队员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赶赴“战场”,抢造“生命安全岛”。如今,方舱医院“清零”,听他们讲述“中国速度”背后的故事~

  “ 修医院的进度一定要快过病毒蔓延的速度!”

  1月28日,看到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缺少电焊工的信息,中建五局土木公司武汉分公司江夏中医院项目经理谢敏坐不住了。

  他和10名青工突击上阵。

  谢敏(右)在项目部进行施工交底

  300多公里外的长沙,谢敏的上司、土木公司武汉分公司副总汤光乾正和100余青年突击队员收拾被褥,急速驰援武汉。

  这支突击队的任务是火神山医院两栋病房的水电安装。

  “基本都是通宵施工、不舍昼夜,想的就是修医院的进度一定要快过病毒蔓延的速度!”汤光乾回忆说,这在平时至少是两周的活,“但我们4天就搞定了。”

  众人合力抬起排水管

  “大家都在抢着干,东西就看谁动手拿得快。”

  2月8日晚,新任务来了。疲惫不堪的突击队员们奉命转战雷神山医院,负责安装A11栋的水电系统。

  无数支队伍在此奋战,设备和材料的供给吃紧。“大家都在抢着干,东西就看谁动手拿得快。”汤光乾说。

  “ 要让病人感觉像家里一样舒适和自然。”

  酣战之际,土木公司突击队又接到了新任务:武汉市江夏区一个体育馆要改造为大花山方舱医院。

  挑战在于,因为没有标准,队员进场后,设计单位才开始动手,一边出图纸、一边施工、一边优化,但要求并未降低。“院方、卫健委、国家医疗队先后提出了很多意见和要求,一句话归总:要让病人感觉像家里一样舒适和自然。”

  “ 爱与希望,远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2月12日,刘英俊收到了当地一位匿名捐赠者捐出的80800元,留下的纸条上,对援建团队的艰辛劳动不吝赞美之词。

  匿名捐款者留下纸条

  这个温暖的小插曲给了中建五局援建者无限的动力与勇气。很多人真切感受到:爱与希望,远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 工作难度超乎想象”

  何蔚是中建五局安装公司第一批报名参加武汉援建团队的青年技术骨干。他和数十名青年、团员组成的另一支突击队从长沙赶到武汉后,陆续接到了火神山、雷神山和泰康同济方舱三座医院的水电和通风系统安装工作。

  现场看图、讨论施工方案

  从长沙出发的前一晚,他用一夜时间熟悉了图纸,并在笔记本上细致地列出了现场交叉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32个重难点问题。

  然而到武汉后,现场相对狭小的工作空间和多工种同时作业所带来的工作难度仍然超乎他的想象。

  “ 请战”

  “本人无配偶无子女非独生,97年出生,年轻抵抗力强,人在长沙随时可以出发。”1月31日下午,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指挥部向中建五局紧急求援。中建五局三公司未满23岁的代春燕想都未想,立即应征。

  代春燕(左)在给工人量体温

  代春燕是一名项目材料员,今年春节因为要在工地值班没能回四川老家过年。当她把自己的选择告诉家人时,父母非常支持:“国家有难、匹夫有责。2008年全国人民来汶川救援,这次武汉遇到困难了,我们支持你去。”

  在代春燕“请战”的同一天下午,90后共产党员罗予宏给老婆发去了一条信息“我去广东中山建临时医院了。”到项目后,他每天穿梭在工地的各个角落,哪里缺人就上,挪树、扛水泥、搬砖、放线,从早到晚,似乎不知疲倦。

  2月2日清晨,在长沙中建大厦前准备开往武汉的大巴上,工友老徐惊奇地发现了“细伢子”阳健的身影。“98后”阳健是中建五局信和地产一名水电工,家里的独苗。在接到援建武汉的通知后,他简单地打包好行李,冒着暴雨从衡阳赶到了长沙。

  公司并未通知的安装公司弱电工程师黄晓不知从哪儿得到消息,连夜从老家驱车赶往集结点,在发车前一刻坐上了开往武汉的大巴。

  中建五局团委书记骆麒伊: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建五局根据援建的实际情况,迅速成立多支青年突击队 ,赶赴湖北、广东、河南、陕西、海南等地的防疫建设前线。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