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君的话
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的2077名大学生发起关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近七成大学生正在克服手机依赖。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我总是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看看微信和QQ有没有红点显示。”对苏州大学的大二学生张麦来说,手机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看到手机上有新消息提示,张麦会迫不及待地打开页面,看看有谁找她,或者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如果手机长时间处于息屏状态,她心里或多或少会感到失落:“超过3小时没人给我发消息,我就会觉得不自在。”
手机在时间的争夺战中从不示弱。不管人们提出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需求,这个小方块照单全收。
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的2077名大学生发起关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手机使用时间多=过度沉迷?
手机使用的时间多是不是代表过度沉迷?
学生和专家有话说:
手机使用时间多=过度沉迷?
中国传媒大学刘语
手机是我学习必备的工具之一。我在手机上查资料,也寻找和考试相关的信息。
我还下载了一些专门用于英语学习的软件,手机屏幕上满满的“干货”。
每天除了看书,也在手机上看学习视频、人机互动背单词、看网友分享学习方法的帖子。
我发现,手机软件已经实现精准传播。有时候我本打算放松一下,但手机会自动推荐英语学习的内容,或提醒我到了某项线上学习的时间了。
信阳师范学院熊婷
手机带来学习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占据了我很多闲暇时间。
每周总有那么几个深夜,我都会在床上抱着手机“失眠”。
虽然我提醒自己“就看二十分钟”,可从知乎、微博到抖音,手机界面不断切换,时间“唰”地一下就到了凌晨。
每当这时,我都会暗暗告诉自己:“明晚不再刷手机了。”但到了第二天,迎接我的却是一个相同的“循环”。
我在白天更是离不开手机:拍照、背单词、听音乐、外卖订餐、扫码支付……手机几乎占据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机现在对我来说已经必不可少。我还是可以支配手机使用时间的,尽管有时候确实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福建大二学生陈思婷
自己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我是学校社团成员,因为工作比较多,我的手机常常从早上睁眼响到晚上睡觉。单QQ这个软件,各种群消息通知就迫使我不得不看手机。
有天,我把手机调成了静音状态,想好好睡个午觉。但醒来发现,我错过了一通工作电话,耽误了工作。这件事情过后,我更不敢轻易关闭手机了,必须保持24小时“在线”状态才“安心”。
烟台非木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赵秀萍
手机使用时间长不代表过度沉迷。
现代人在智能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智能手机集成了大量功能,从前的写信、聊天、开会等事项被手机通讯功能代替,看书、看报、读杂志等需求被资讯类软件取代,电脑搜索的信息查找功能也可以在手机上实现,买票、购物、点餐等消费活动手机也能处理,还有听广播、看电视、上课、存取款、转账、设闹钟、看天气等等,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
这些日常安排在线下做,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如果把用于这些行为的时间叠加到一起,会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现在智能手机集万千功能于一身,人们通过手机去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就是一种必然。
╮( ̄▽ ̄"")╭
预防过度沉迷和依赖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
62.69%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过度依赖手机
80.75%的人认为,长时间使用手机是浪费时间,最好可以适度使用。
55.51%认为手机的使用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50.51%认为手机干扰了正常学习和工作
47.42%认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沉迷其中、不愿思考61.87%认为长时间使用手机致使自己视力下降、颈椎酸痛等
江苏大二学生雷晶晶在使用手机学习时遇到了“副作用”:
明明用的是学习软件
但动不动就想切到别的界面去
雷晶晶表示,她为自己制定了长期的学习目标。
平时,她会用手机听英语,用手机下载网课学习,但让她纠结的是,看着看着网课,她就不自觉地打开了微博、微信。
手机学习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让雷晶晶不断反思,试着放下手机,去图书馆找纸质资料。
她告诫自己,一定要专心致志地按计划学习。可是手机摆在面前,计划就难以长期坚持。
“都学这么久了,适当放松一下没关系”的念头,让她忍不住重新拿起手机,陷入虚拟世界之中。随后,学习进度被拖慢,她担心自己完不成目标,拿起手机就开心,放下手机就焦虑。
在山西读书的张佳鑫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导致颈椎变形、压迫血管。
希望自己和手机的关系能有所改变:
“大学以前我偶尔也会脖子疼。但上大学以后,用手机学习、社交、休闲的时间长,颈椎问题已经发展到不只是脖子疼了,有时候还会突然头晕。”这让张佳鑫不得不开始接受治疗,每天上午都要花一个小时在针灸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就会酸痛。有时候需要通过手机处理的问题还没做完,他的眼睛就酸得直流眼泪。
对此赵秀萍表示,如果使用手机不是去完成工作、生活、学习、社交等计划好的任务,而是漫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者一放下手机就感觉无所适从或者心神不宁,甚至因为使用手机过度而影响睡眠或者影响正常工作与学习,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有“手机依赖”。
赵秀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手机依赖是一种强迫心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三类:
1
精神空虚
2
意志力薄弱
3
社交焦虑
针对不同的类型,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来解决。
如何跟手机抢时间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0.44%的被调查者曾经尝试改变手机依赖。
案例1
讲述人
上海一高校学生刘雨明
正文
我选择了手机使用时长管理软件。
我是学金融专业的,不仅要准备国际注册会计师考试,还有四六级和快要到来的期末考试。
学业压力繁重的情况下,我必须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开启健康使用手机的功能,可以硬性压缩我使用手机的时间,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在严格管控手机使用时长的情况下,我明显感到自己的时间“好像变多了”。
一天依然只有24小时,但我却有了更多时间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外界干扰大大降低。
手机使用时长管理软件也只是一个辅助,虽然有时候我可以不玩手机,但我使用平板电脑时也不一定就很专注。
尽管手机使用时长管理功能并不能做到“绝对管理”,但我还是会坚持使用,至少有软件帮我限制手机使用时长,我确实从手机那里“抢”来了很多时间。
案例2
讲述人
浙江一学生张元
正文
在发现自己严重手机依赖后,我采用了赵秀萍所说的方法,决定用把自己和手机“隔离”的方式,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起初我在图书馆复习都会随身携带手机。但我发现,手机不拿出来还好,一拿出来就根本停不下来。
看到订阅的公众号发送的消息就想点进去看,紧接着就会刷到朋友圈,再切换到微博。刷手机的功夫,一上午就过去了。
我意识到手机干扰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就把手机放回了宿舍,如果需要和外界联系,就用只有接打电话功能的手表型手机。
在不需要手机来学习的时候,“远离手机,越远越好,学习效率能成倍提升”。
摆
脱
手
依
赖
机
滑动解锁专家意见
1
精神空虚型手机依赖
可以把日程安排得更满,比如把工作和学习安排得多一些,用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如果是社交焦虑引起的手机依赖,不妨积极拓展现实中的社交圈,通过切实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力。
2
意志力薄弱型的手机依赖
从提升意志力开始做起,比如睡前半小时放下手机,三餐时间不碰手机,把购物、游戏、浏览朋友圈等的时间固定在一天的某个时间段等等。
3
提前做好安排规划很重要
可以把需要大块使用手机的时间做好计划,比如什么时间段学习、什么时间段游戏、什么时间段购物、什么时间段看新闻、什么时间段浏览朋友圈,固定时间段看留言、回复邮件,等等。制订好计划后,把计划内的时间交给手机,用的时候也无需纠结。在计划使用手机之外的时间,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坚决不碰手机。“凡事想要高效,必须先有规划。
银色金属分割线
— End —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见习记者|毕若旭 实习生|刘开阳
编辑|王姗姗 校审|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