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共青论坛·学员天地  >  正文
浅谈金寨县擦亮革命老区希望工程品牌的路径

发稿时间:2022-10-31 16:03:00 来源: 共青团金寨县委 中国青年网

  金寨县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也是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诞生地,作为希望工程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希望工程实施33年来,已建立希望学校134所,希望业余体育运动学校1所、希望电脑教室10个、希望厨房36个、希望音乐教室5个、改善危房旧校舍100余处,累计救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万余人。先后获全国希望工程建设奖、攻坚奖、贡献奖、影响力奖,被誉为“全国希望工程的浓缩精品”、“安徽省实施希望工程成效最大的县”、“安徽希望工程桥头堡,全国希望工程一面旗帜”,创下了希望工程史上数个“全国第一”,在金寨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国家实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作为希望工程的初级阶段,一直实施开展的公益助学和建校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面对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共青团金寨县委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探索新时代希望工程新路径,努力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一是搭平台、重特色,让希望事业更有广度。金寨县于2016年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希望公益服务中心,中心是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通过授权,由中心使用“希望工程品牌”开展筹款动员、基金管理和资助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该中心实现百分百体制外人员参与,构建“去行政化”的工作体系。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实施困境儿童资助等工作;同时,充分整合县域内社会慈善公益组织,为其他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受助方的信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推动金寨县公益事业不断壮大。同时,中心打造捐方爱心服务平台,依靠有关部门资源优势、网络优势,为捐资助学、志愿服务、帮贫济困等捐方提供针对性服务。目前,该中心已经为县外公益组织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推动多个公益组织在县开展活动。6年来,牵线搭桥募集到的社会爱心物资及爱心款总价值8300余万元,开展公益捐赠活动452次,资助贫困学生73964人;组织教师外出学考察450人次,临时资助困难教师210人,奖励优秀教师100余人。

  二是拓领域、重内涵,让希望事业更有温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金寨县由前期钱物资助向人文关怀拓展,由关心关爱向陪伴成长延伸。注重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人员作为无监护人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连续多年陪同参加问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家庭及生活,必要时提供帮助,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针对山区女童开展青春期成长知识及自我防护的安全教育,与安徽新华女性公益发展中心共同开展“花蕊计划”。注重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希望工程项目,联系社会各界为生源为孤、残、流浪、贫困儿童就读的金寨关爱学校, 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为仙花实验学校孤儿集中就读班学生联系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并援建了“快乐电影项目”;脱贫攻坚期间,连续3年实施“精神工程”,为7077名贫困留守儿童购买书籍;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并依托咨询室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注重素质教育。以美育、科学和品格为三大主题,帮助留守儿童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以点带面”带动乡村素质教育的发展,实施“快乐项目”,对接中国青基会及社会资源为学校援建运动场、音乐教室、多功能图书馆,为山区学生在素质教育上添砖加瓦。

  三是抓创新、重实效,让希望事业更有深度。启用“点单”模式。为了更好的支持山区教育发展,金寨县希望工程开展点单服务模式,从前期爱心人士捐赠什么学校只能接收什么,改为学校需求什么爱心人士就捐赠什么。例如,为解决山区师生安全饮水问题,2018年组织实施“给山区孩子一杯水”项目,筹集到净水设备412台,价值近500万元,实现县内学校全覆盖;2021年对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爱心公益团队,将长岭实验学校“下单”的课桌椅、钢琴、办公电脑、学生暖冬棉衣、体育设施、学生学校用品等45个项目价值10万余元的物资半个月时间配备到位。开启“梦想之窗”。为让孩子走出大山,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联合浙江星创公益基金会开展“雏鹰计划”项目,围绕孩子的课程学、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整合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开展从小学到高中的助推成长计划。第一阶段是带领大山里的孩子到发达城市开展励志研学;第二阶段通过“大手牵小手——志愿者1对1陪伴”和“雏鹰奖助学金”、“公益小剧场”,助推雏鹰圆满完成学业,茁壮成长;第三阶段培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起“爱心接力棒”活动,助力受助儿童从志愿服务的“受益者”向志愿服务的“行动者”转变。

  希望工程在金寨县实施33年以来,对于金寨县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它唤起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直接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它对社会公益事业起到了开拓作用,金寨县目前拥有5家针对困境青少年资助的社会公益组织。过去的33年,金寨县希望工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成绩属于历史,进入新时期,在发展希望工程事业上,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时期的县域定位不够清晰。希望工程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工程事业的精准定位。2020年4月,金寨县实现贫困县“摘帽”,学生的受教育权保障问题在脱贫攻坚期已经得到完全的解决。老区希望工程如何从单一的捐资助学,向新时期希望工程“助学兴教、健康守护、素质提升、紧急救助、铸魂育人”五大计划转型,在目标和效果上,路径和形式上,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

  二是老区“希望工程”品牌印象固化。随着各乡镇“希望小学”的撤并、脱贫攻坚期间和巩固拓展期间教育帮扶措施的实施,除了经办相关业务的老师和受助家长,县域内一部分群众认为“希望工程”已经成为历史;另外一部分群众对于希望工程品牌的理解多停留在“希望小学”“结对资助”等方面,对于新时期实施的项目,无法与“希望工程”产生联想。这反映出,由于各类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于“希望工程”的理解刻板固化,新型的项目实施带来的品牌宣传效应较弱,希望工程在新时期要想取得在实施之初的影响力,在宣传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

  三是老区希望工程发展资源存在困境。金寨县在实施希望工程之初,首先响应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工作人员,金寨籍或是在金寨战斗过工作过的老首长、老红军及其后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存资源较之同级要更为丰富。但是,希望工程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要正常发展,需要一个民间化、社会化的取向。金寨县于2016年探索社会化承办希望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省级及以下希望工程工作系统在动员资源与运营过程中无法脱离体制结构的行政化手段,更依赖于体制,缺乏较强的独立性,面临着生存活力的发展困境。

  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深化品牌内涵,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金寨实施希望工程之初是为了让失学儿童能上学、上好学,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青少年面临的困境也随之变化,除了经济上的需求以外,农村青少年对于学场景、发展机会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区希望工程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关注困境青少年的状况,不仅资助困境学生完成学业,更要从能力方面对其进行帮助,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融入社会,成为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创新是赢得发展的唯一途径,要加强对捐资助学以外的新型项目宣传,例如针对特殊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怀,针对农村偏远地区的素质教育阵地的建设等项目,要紧跟时代潮流,在“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领域加大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重新认识希望工程,从而对希望工程产生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三是统筹多方力量,汇聚更多社会资源。希望工程实施的主体,不是纯粹的民间机构,也不是单纯的党政机关,没有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也没有可供交换的行政或者社会资源,统筹好政府、共青团、企业、公众的关系意义重大。要处理好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保持与党委政府的利益一致性,发挥对困境青少年帮扶和教育事业拾遗补漏的作用;要利用共青团的组织资源,共同发展青少年事业;要处理好公众和企业组织关系,通过创新项目形式,吸引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希望工程中来,推动以希望工程为示范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陈凤莉
责任编辑: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