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志愿者牢记总书记教导,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畏生死,逆行而上,为的党旗增添了崭新荣光。新时代党员志愿服务践行党的宗旨、培养奉献精神、展现人民情怀、转变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党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创新,成为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
一、党员志愿服务践行党的宗旨
新时代志愿服务是党所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新号召、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强调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点滴之中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长年之间真情服务、务实服务、创新服务。这种服务切实践行了党的根本宗旨,丰富和传承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传递了党的为民情怀,传播了党的理想信仰。志愿服务让党的宗旨更加近民情、接地气,更加有利于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投身志愿服务不仅彰显党员的社会公德,更是党员人生观、价值观和先进性的充分展示。因此,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党员从八小时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是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党的宗旨、宣传党的政策与主张的大舞台。
二、党员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
国家《志愿服务条例》将“志愿服务”定义为自愿、无偿地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奉献精神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最显著特征,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广大党员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广大党员在忠诚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和金钱等资源,不仅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便利与帮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培养了奉献的品质与习惯,这种奉献精神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反馈到了本职工作当中。我国志愿服务20多年的实践证明,许多优秀的党员志愿者不仅是长期志愿服务的标兵,而且同时也是长年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的模范。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也不断倡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工作之余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因此,新时代志愿服务代言自愿无私奉献,日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奉献精神、展示党员风采与形象的大舞台。
三、党员志愿服务展现人民情怀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中关于“人民”的表述出现高达二百余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既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同时也是各级党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方针,它的核心还是人民,志愿服务的对象恰恰也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志愿服务倡导心中有心、将心比心和以心换心,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发挥了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志愿服务就像架在党和人民群众中间的一座连心桥,它一头传递着党和国家的温暖,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冷暖,是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志愿服务的涓涓细流暖人心、聚民心,是广大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人民情怀、加强作风建设的大课堂。
四、党员志愿服务转变工作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正是由于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新时代的志愿服务不仅是一项成效显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而且还逐步成为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新矛盾的重要工作手段,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环节,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载体。志愿服务中的自觉自愿、助人自助、换位体验、长期常态等工作理念,不仅规范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而且可以为从事本职岗位管理工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工作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因此,志愿服务是高尚公益的事业,更是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学习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理念、促进事业发展的大课堂。
鉴于党员志愿服务写入党章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在党的二十大上将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写进党的章程,以充分体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激励全体共产党员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永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中,志愿服务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面前的必答卷,全国人民都在注视着我们,共产党员志愿服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