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成果快递  >  正文
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对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化研究

史为磊

发稿时间:2017-03-10 09:30:00 来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 中国青年网

  95年前,一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响彻寰宇。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95年后,中国共产党依然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对新的挑战,面向新的未来,依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深入把握加强党建设的基本规律。从2001年建党80周年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到2006年建党85周年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20年建党90周年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再到2006年建党95周年时习近平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建设规律的认识,全面推进的伟大工程,不愧为领导中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一、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哪个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这表明党的建设贯穿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始终,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展同步共进的这一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相结合,在184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创作了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章程《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弊端和不可克服的矛盾,紧密结合当时工人阶级斗争的客观需要,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并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没有在无产阶级政党内担任任何职务,但是他们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指明了一条获得彻底解放的光明道路。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将成立170周年之际,我们温故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党的领导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非凡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俄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活动的中心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他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新认识和新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的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首先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得列宁自始至终投身于党的自身建设,而且还面临着执政以后的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问题。列宁认为,党要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部队,“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不是普通的一部分,而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的那一部分”;党要有严格的纪律,“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化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政党要能够有效地领导经济建设,“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党“必须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以后,列宁始终把党的建设同党和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求党要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会管理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大厦。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步认识到大在小农意识浓厚的中国农村建党的困难程度,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成功地建设了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长期执政的时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在这一情形下,毛泽东就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比如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使得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进入了科学的轨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反思和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大课题,并围绕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水平,以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一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的发展、伟大事业的开拓、人民群众的期待,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工程,全民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阶段,昭示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阶段正在到来。

  二、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规律

  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深刻认识。“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老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更要善于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全面从严治党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党的建设实践中非常重视从严治党的规律,其中严格统一的党的纪律是重要体现。马克思非常重视党的纪律,他认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那这个党就不会有战斗力。针对无政府主义给党带来的危害时,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在马克思关于严格党的纪律的理论指导下,共产主义同盟总委员会通过决议规定:违反党的纪律者,要受到纪律处分,直到开除出党。

  列宁在长期的党的建设活动和执政党建设中,深刻地阐释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统一的严格的党的纪律。他认为,无产阶级要抵制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无政府主义的侵蚀,就必须实行严格的纪律。“要抵制这一切,要使无产阶级能够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而这正是它的主要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就必须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正是因为在党内实行了统一的严格的党的纪律,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列宁领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在组织上高度统一团结、严密高效,从而体现出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取得革命的胜利。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高度评价了党的纪律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现在差不多每个人都能看出,如果我们没有极严格的真正的铁的纪律……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极为集中、严格、统一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重要保障。列宁不止一次地从原则上明确论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严格纪律的重要作用。列宁关于党必须有统一的严格的纪律的思想,对于俄国执政党的建设,对于全党的团结统一,集中力量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国民生产,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从严治党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严明党的纪律、规范党的政治生活的思想观点。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完整地提出“四个服从”的党的组织原则和根本纪律。他指出:“鉴于张国焘严重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够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避免发生张国焘事件。”毛泽东认为,加强纪律性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和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刘少奇也多次强调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和自觉性,他指出:“党的纪律也是自觉执行的,因为大家知道党的纪律重要,对革命是必要的,如果不处罚违反纪律的人,就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共产党的纪律,是建筑在自觉基础上,不可以把党的纪律变成机械的纪律,变成限制党员自动性与创造精神的所谓‘纪律’。应该使党员的纪律性与创造精神结合起来。”陈同志也强调党的严格的纪律,他指出:“十八年来党的斗争经验,证明了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一个共产党员坚决地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是他的义务。”正是这些自觉的严格的无产阶级铁的纪律,成为了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困苦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强调严格的纪律,但他没有忽略自由,坚持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同时,毛泽东还非常注重党内的民主,强调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将民主集中制作为规范党内生活的基本规律。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更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党的七大将民主集中制概括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既体现民主,有体现了集中,正确反映了党的组织规律。遵守这一规律,党就有战斗力,违背这一规律,党就因组织涣散而失去战斗力。邓小平同志也对民主集中制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认为:“只有在民主基础上,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党,有纪律的党,有战斗力的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习近平反复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并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始终注意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和执政的基础。实践证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规律,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生活严起。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使得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了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理论和实践不断向前推进,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现实需要。在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将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持人民立场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断健全党的规范制度、准则条例,使得全面从严治党有章可循,从而把探索全面从严治党规律不断引向深入。

  三、严格遵守人心向背的执政规律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始终强调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释了人心向背这个被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铁律。据统计,整篇讲话中的“人民”二字频繁出现,多达110余次。可以说,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扬帆起航的原点,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的“初心”。这也是人心向背规律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实践中的鲜明体现。

  人心向背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兴亡盛衰。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顺应民心所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牺牲和奋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阐述过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分析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时,毛泽东指出“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提出:“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的一切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情地指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论断,鲜明地将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失成败的标准,体现了人心向背的基本规律。在总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江泽民深刻指出:“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胡锦涛继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这就明确指出,执政者不能因为手中掌握权力就随心所欲,而是要严格遵循人心向背的基本规律。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多次强调人心向背的基本规律。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他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深刻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大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并赋予了人心向背执政规律以新的丰富的内涵。

  牢固树立人民立场。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源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原因。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有任何动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都不能忘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观点都不能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千方百计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发扬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习近平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具有更多的获得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幸福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