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市战线共青团在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中,坚持“提质扩面”,在活力提升上着力“分类指导”,在制度建设上注重“整合资源”,在优化环境中提供“务实服务”,不断扩大非公团组织有效覆盖和非公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
一、立足于“建”,提质扩面,拓展组织有效覆盖。“建”是前提。按照抓大带小、提质扩面的要求,持续推行“4+X”团建模式(党建带团建、产业集聚区重点建、协会商会带动建、驻外团组织助推建,加多种方式广泛建),并重点加强推动产业集聚区团建、行业团建。一是由点带面,重点推动城市新区、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团组织建设。启动了产业集聚区“青春点亮行动”,狠抓城市新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团组织建设,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团组织建设,在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建立健全了团组织,在规划的180省级产业集聚区推动建立了172个产业集聚区(园区)团工委,对园区团工委负责人开展了专项培训,推动园区内企业建团,尤其是(从业)规模大的非公企业团建。二是纵横结合,着力加强行业协会团工委建设。依托与省教育厅、科技厅等12家单位成立的团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积极发挥厅局管理服务优势,纵向推动行业协会建立团组织,以河南青年创业大讲堂、“百名来豫创业杰出青年评选”为载体,与外地驻豫商会、行业协会紧密协作,推动商会协会建立团组织,目前已建立汽车用品行业、物流行业、会计师行业等12家省级行业协会团工委,正在筹建河南电商行业协会、河南足球事业发展基金会团工委。市级行业协会团组织已建立38家,积极促进了属地团组织和行业团组织相互配合,初步构建了条块结合、管理顺畅的有效联系管理体系,推动非公团建1000余家。三是培优树强,分层级加强骨干示范团组织建设。按照省级100家左右、地市级70家左右、区县级40家左右的规模,择优在全省建立有效的直接联系管理体系,团省委10个部门分别联系10家,以各级团的机关干部为主体,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团建指导员队伍,团省委召开了100家非公企业团建联系指导座谈会,组织团省委各部门与直接联系的10家非公企业进行对口指导,尤其是加强了对产业集聚区的团的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团组织按照“四有”、“五好”的标准达标创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吐故纳新,积极探索商圈团建、产业链建团等新方式。在商圈建团方面,本着“先易后难”、“抓大促小”的工作思路,重点探索推动商圈建团,郑州中原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和焦作山阳区摩登商业街等一批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商圈建立非公团建示范点,发放了青年摩登卡,带动商户建团300多家。在产业链建团方面,重点依托移动公司等大型企业,通过青年文明号“一助一”结对联建工作,在基层移动联营门店建立团组织200多家。
二、着眼于“活”,分类指导,激发组织内生动力。 “活”是关键。以激发非公团组织的活力为目标,不断深化“达标创优”活动,狠抓团干部建设和活动指导。一是全面开展达标创优。按照达标创优的“四有”、“五好”的要求,推动各省辖市、县区团组织分别建立非公企业团建示范点,组织非公企业到示范团建点进行学习和观摩,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影响,形成以点带面、辐射推动的良好效应,基本实现了建团6个月以上非公团组织达标率85%以上。二是有序进行团干轮训。3月份,团省委整合资源,筹措资金,积极运作,联合省委组织部举办了全省规模靠前的100家非公企业团干部培训班,重点对全国500强(在豫)、省内100强非公企业团干部进行了为期3天的免费业务培训。11月,对全省100家国家级开发区、经开区和产业集聚区团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免费培训。三是分类进行活动指导。在原有标准化团室“七个有”、活动载体“七个一”的基础上,提炼出“三大品牌四大载体”工作机制,即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三大品牌,主题团日、技能竞赛、文体娱乐、新媒体应用等四大载体,推动了非公企业千家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征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寻找最美青工”等活动在企业广泛开展。七一期间,团省委在郑州富士康科技园举办了“高举团旗跟党走,奋力实现中国梦”团十七大精神宣讲进企业暨“七一”主题活动,团十七大代表孙巍峰等与富士康郑州园区优秀党员、团员青年一起交流,把团的十七大精神传达到团员青年中。
三、整合资源,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在推进非公团建的过程中注重经验梳理和制度建设,协调各方资源,积极为基层非公团建在工作开展、干部培训、活动经费等方面的制度性支持和保障。一是构建非公企业党建带团建机制。继2010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出台文件后,2013年初又联合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团建的实施意见》,从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干部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明确政策措施,把非公“党建带团建”工作列入非公党建的重要内容,非公团建覆盖面、非公团干部培训、推优入党、活动阵地等成为党团组织共同推进的重点工作。二是建立党委组织部门牵头的团组织负责人培训机制。联合省委组织部重点加强非公团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省委组织部牵头的非公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培训机制,省委组织部、团省委每年示范培训2期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负责人,要求省辖市、县(市)级党委组织部和团委每年至少举办2期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培训班。2013年在郑州、濮阳、焦作等12省辖市举办了非公企业团组织培训班。三是推动企业积极落实非公企业团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宣传和指导,继续落实团省委与国税、地税等部门下发的《关于明确企业共青团组织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推动非公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0.5%落实青年工作经费,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自我运转能力。
四、务实服务,打造良好工作环境。开展了全省产业集聚区“共青团青春点亮行动”试点,以“点亮团干信仰、点亮团员意识、点亮青年人生、点亮组织活力”为主要内容,在破解产业集聚区和非公团建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一是服务团组织需求。积极协调资源,对非公企业团组织提供人才、荐优等支持,联合组织部门在全省非公企业继续开展集中推优入党工作,在“七一”前后举行集中入党宣誓仪式,2013年发展青年正式党员798名,预备党员912名,2851名优秀团员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服务团员青年需求。组织各级城市战线团干部与具体联系点非公企业团组织、基层团支部和普通团员青年进行结对 (各级团的机关与1个产业积聚区和区内1个非公企业团组织结大对,与团支部和团员青年结小对);通过开展“青年吐槽,团委接招”青年职工座谈会,组织青年职工填写“心愿卡”,与青年交友交心,整合各方资源,真真正正帮助基层组织和普通青年解决现实问题,赢得他们对共青团的认同和支持。三是服务企业融资需求。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寻找各级团组织和企业团组织促进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发挥团组织协调优势,协调各级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如依托与国开行河南分行的“河南省青年助业贷款工程”,主要针对企业的单笔额度300万以下的批发化、标准化的小额贷款,2013年共支持689家企业、合计24.968亿元,在服务企业中促进了非公团组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