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网络媒体走转改】花茂村:这里有最美的“乡愁”

发稿时间:2016-09-10 14:18:00 来源: 多彩贵州网 中国青年网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车璐 实习生 安钰涵)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漂亮的黔北民居,青山绿水将田园农家衬托成美丽的图画……走进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乡愁的味道。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是贫困荒芜之意,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叶茂。近年来,花茂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花茂村从“出行难、看病就医难、农田灌溉难、村民增收难”的老大难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

花茂村

  “从2014年开始,我们花茂村就依靠乡村旅游开始了发展之路。”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告诉记者,在村里的带动下,不少村民渐渐开始做起了乡村旅游。“变化肯定有,以前我们这里直接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但你们看看,现在走在哪里都是一幅画。”潘克刚笑着说道。在花茂村现已经开办了42家乡村旅馆、10个农家乐,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就业300余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50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村民生活有了显著变化。“当然,最直接的是收入。”潘克刚说,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8000多,在2015年就增加到12607元。

花茂村(李成梅 摄)

  除了乡村旅游,陶艺在花茂村也是不得不说的事情。花茂村烧制土陶的历史已有400多年,举世闻名的“怒掷酒瓶震国威”事件,让用花茂生产的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一举夺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花茂村陶艺从此远近闻名,很多花茂人以此为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土陶作坊逐渐转产、倒闭,在花茂村仅剩母先刚家一家土陶作坊了。

  “会把作坊开下来,也是因为想传承祖辈留下的文化。”母先刚告诉记者。“不过现在好了,自从习总书记来过我家作坊后,我的生意真是越来越好。”现在,来到花茂的游客都会来到母先刚的店里,买个陶艺作品或者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制陶的乐趣。“原来一年的收入只有2、3万,但现在,我的年收入能翻10倍。”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母先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现在的花茂,实现了农旅文融合、一二三产融合、产业与生态融合、人与自然融合,难怪到了这里的游客都会感叹“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责任编辑:刘芊芊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