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独家特稿  >  正文
廖飞:英雄,是为信仰勇于奉献自己一生的人

发稿时间:2018-05-28 09: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948年2月,时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的廖汉生寄给革命伴侣杨白琳的照片。廖飞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李川)一幅老照片背后往往就是一段无法忘怀的英雄往事。

  1948年2月,身处陕北、时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的廖汉生将一幅个人照片寄给了身在黄河对岸开展土地革命的伴侣杨白琳,照片旁写着一句话,“胜利不远了,不久再见。”落款是1948年2月4日。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月,革命必胜的信念中同样也散发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在这幅照片寄出后不久,宜川战役即打响。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廖汉生率部风雪兼程赶到瓦子街,顽强阻击国民党军队主力突围,保证了宜川战役全歼敌整编第二十九军的胜利。

  宜川一役,5000余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

  在廖汉生之孙廖飞的印象中,即便是多年之后,爷爷廖汉生也总是会念叨起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

  而今,何为英雄?在廖飞看来,所谓英雄,首先要拥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其次要能够为了这份理想和信仰,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自己的一生。

  廖飞说,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从不缺乏英雄。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从抗日英雄杨靖宇到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维和女警和志虹,他们都是值得敬仰的英雄。

 

  廖汉生中将之孙廖飞讲述英雄精神。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摄

  廖飞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一种英雄气节。

  “在我们党开展革命的初期,条件艰苦,没有吃没有喝,被敌人围追堵截,被迫爬雪山、过草地,然而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爷爷那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畏艰难,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的理想,没有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目标,最终建立了我们的新中国。”廖飞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革命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守就是一种英雄气节。

  廖飞回忆说,他经常听爷爷廖汉生讲起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之所有今天,是多少战友失去宝贵生命换来的,没有这些牺牲的战友,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好去争的呢,有多少战友从未过过一天这样的好日子啊!”

  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而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展现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节。

  如今,在和平年代,英雄,更多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矢志奋斗的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甘求奉献。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从2014年起,我国相继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以缅怀、纪念革命先烈,从今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开始施行。

  “要学习英雄人物,不能只从表面学起,要真的让英雄精神融入血脉,从身边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累积。要不忘历史,深习英烈们的光荣事迹,要敢于和那些抹黑我们英雄、歪曲我党光辉历史的行为作斗争。”廖飞谈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而今,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英雄更应成为青年一代的灯塔和路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负青春韶华,肩负使命、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