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沈斐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超)最近,位于苏州吴中区胥口镇的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停车场里,每到8点,家长们就会牵着孩子的手有说有笑地走向企业暑托服务教室。
今年是吴中区连续第5年开展青少年暑托服务。5年来,团吴中区委以“解决职工痛点、满足成长需求”为目标,将暑托服务从单纯的“看护1.0版”向“成长赋能2.0版”升级,累计服务职工子女超10万人次,成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暖心名片”。
车间外,8岁的小宇正趴在观察窗前,认真记录自动化设备的运转情况。
“爸爸说这些机器能自动生产很多易拉罐,我要把它画下来。”小宇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他的观察笔记,而在一个月前,这个“科技小迷弟”还只是每天在家打游戏的小宅男。
同一时刻,国裕大厦二期的青年职工张女士刚将孩子送至楼下的暑托教室,从容上楼打卡。
这样的场景,正是团吴中区委企业嵌入式暑托服务带来的改变。
传统暑托模式下,家长需要每日接送孩子,时间和精力成本较高。而如今,暑托服务直接进驻科创载体和企业内部,职工早上带孩子“上班”,下班后一起回家,真正实现“暑托零距离”。
苏州安极能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在国裕大厦支持开设暑托服务,“楼上办公+楼下托管”的形式让职工直言“省心又省钱”。张女士算了一笔账:往年孩子暑假托管加兴趣班要花8000元左右,现在企业暑托全程免费,省下的钱都够报个新课程。
这种“托管+教育+职业体验”的创新模式,不仅让孩子假期更充实,也让职工安心工作,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进啦,好厉害!”十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暑托服务点的20名小学员正在灵犀视觉科技体验中心进行“云上足球赛”。借助无穿戴动捕技术,孩子们化身“足球小将”,踢出一个个“世界波”。
这是十方通信与太湖科创中心联合开设的“未来探索家”科技开放日课程。
除了科技体验,暑托服务还融入苏州特色文化。
“笃笃笃,卖糖粥……”在吴中区越溪街道暑托教室,孩子们正跟老师学讲苏州话。“我回家讲给爷爷奶奶听,他们笑得合不拢嘴!”7岁的浩浩自豪地说。
苏式绿豆汤制作课上,孩子们系着小围裙,认真搭配糯米、冬瓜汤、红绿丝等配料。课后,每人带一份亲手制作的绿豆汤回家,让爸爸妈妈品尝“秋天的第一杯清凉”。
从缂丝织造到评弹学唱,从园林造景到苏式糕点制作,孩子们在体验中深度感知江南文化。“我们不仅是‘看孩子’,更希望通过丰富课程,让孩子假期有收获、有成长。”暑托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团吴中区委不仅在课程设计上用心,更在生活照料上做到极致。
中午11:30,溪秀实验小学暑托服务教室门外飘来阵阵饭香,孩子们排队领取午餐——五彩虾仁、茄汁鸡块、时令蔬菜,营养均衡。
“孩子平时挑食,在这儿居然光盘了!”家长王女士发现,参与暑托服务后,孩子作息规律了,饮食习惯也改善了。“班里25个孩子,光盘率超过90%。”原来,暑托服务点推出了“光盘小卫士”活动,让孩子们自主分配餐食,减少浪费。
科沃斯集团将职工之家作为暑托教室,设有学习区、阅读角、自由活动区,墙上展示着企业发展历程。公司还用气垫床拼成“大通铺”,为孩子们打造舒适的午休空间。
从解决职工家庭的小烦恼,到助力区域发展的大课题,吴中区暑期服务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民生小事就是发展大事”的治理智慧。团吴中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深化“政企家校”四方联动,打造暑托服务3.0版,让其真正成为职工家庭的“幸福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