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发稿时间:2025-04-03 09:1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清明时节,大江南北已是春暖花开,喀喇昆仑高原上依旧寒风呼啸,一幅隆冬景象。康西瓦烈士陵园里,新疆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官兵开展“牢记先烈遗志,传承英雄精神”主题祭奠活动,铭记先烈,告慰英灵。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当天10时,宣誓仪式在烈士陵园卫疆广场正式开始。官兵们高举右拳齐声宣誓,雄壮有力的誓言在崇山峻岭中久久回响。

  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和康县境内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海拔428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包括牺牲于20世纪60年代自卫反击作战的115名革命先烈,这里又被誉为喀喇昆仑高原守防官兵的精神高地。

  “一年前,我有幸来到这个充满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集体,学习了先辈们卫国戍边的光荣事迹,特别是了解到在这个驻守海拔5000米以上的部队中,先后涌现出‘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神仙湾边防连、‘团结战斗模范连’天文点边防连、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等先进集体,铸就了‘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喀喇昆仑精神,我感到与英雄前辈的距离更近了。”某连上等兵、烈士陵园讲解员洪敬在宣誓仪式上深情地说。

  “‘爆破英雄’王忠殿在部队进退两难时,选择用身体顶住爆破筒,炸开敌人的暗堡;‘滚雷英雄’罗光燮在半条左腿被炸飞的紧急时刻,拖着只剩半截的左腿,果断地用身体向雷场纵深地段滚去……”纪念碑前,洪敬动情讲述着先辈英勇战斗的感人故事,官兵们不由红了眼眶。

  不远处的碑林里,一排排烈士姓名和生平简要罗列,记述着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英雄传承。“魏正杰”是前几年新添上去的名字,他牺牲于2019年,如今的官兵中还有他曾经的战友。

  2019年6月,魏正杰所在连队在海拔3800多米的野外驻训场组织体能训练,尽管刚上山两天,但魏正杰强烈要求参加训练,一心想尽快跟上连队的训练水平。没想到在越野长跑冲刺阶段,他突然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失去意识。战友立即将他送往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抢救,遗憾的是终究晚了一步,魏正杰年仅20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雪域边关。

  康西瓦烈士陵园里的115名烈士,大多与魏正杰一样,牺牲时不过18、19岁,年龄较大的也只有20出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儿女,父母很多也离开了人世。由于康西瓦远离内地,新藏线艰险难行,高海拔环境常人难以承受,烈士亲属很难到现地祭奠。但戍守在喀喇昆仑高原的官兵从未忘记,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他们都会到陵园为先烈擦墓碑、描碑文。

  “兄弟,我来看你了……”魏正杰墓碑旁,中士史天康泣不成声。在他的身后,去年9月下连的新兵列队成行,向他们的班长魏正杰三鞠躬,庄严宣誓:“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传承和发扬您顽强拼搏的精神,绝不把祖国领土守小了,绝不把祖国领土守丢了!”

  “虽然岗位不同、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具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境界。”在“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的墓碑前,某营营长杨辉现地组织起一堂名为“我与英雄的诉说”主题教育课,讲述自己和英雄们一起训练、一起执勤的点点滴滴。

  家住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大学生士兵、下士艾力卡木·吐尔孙,从小听大人们讲述高原官兵卫国戍边的感人故事。受到陈祥榕的感召,大三那年寒假,他果断报名参军,毅然选择去陈祥榕生前服役的地方守防。经过两年的历练,服役期满后他再次选择留队,继续留在雪域高原,誓与英烈一道守护祖国大好河山。

  在“肖思远班”,现任班长李积来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班长整理床铺。4年前,受肖思远的影响,李积来从警校毕业后便选择参军入伍。刚到连队时,他本以为可以凭借警校的“过硬底子”轻而易举成为连队的训练尖子,却没想到在第一次多课目连贯性考核中就名落孙山,遭到不小的打击。

  “这点困难都能把你难倒,怎么像肖班长一样当‘尖刀’!”班长侯安安的一句话,帮助李积来重拾信心。望着墙上肖思远背着背囊的笑容,他暗下决心告诉自己,“绝不能给老班长丢脸!”

  自那以后,李积来训练得比以往更加“起劲儿”,各项工作都抢着干,训练场上更是事事争第一。2022年服役期满,他毅然选择放弃条件优渥的工作岗位,申请留队,并光荣地成为第二任“肖思远班”班长。

  “肖班长并没有离开我们,他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当上班长后,李积来训练更加刻苦了,每次在高原山地进行野外拉练,他都要扛起连旗,跑在最前头。2023年,李积来带领全班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执勤任务,荣获集体三等功。

  “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这是陈红军在书中标注的一句话,该团参谋部协理员周贵福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入伍17年,周贵福上高原、翻达坂、抗缺氧、战严寒,始终坚守任务一线。当连长时,他狠抓实战训练,积极探索新编制、新装备战法训法,总结出的10余套“金点子”“好方法”,在全团推广运用。

  “比起英烈的付出,我们吃这点苦算什么。”周贵福坚定地说,“不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我们一定守好脚下的每一寸领土。”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活动结束,汽车鸣笛三声缓缓驶去,车上官兵们豪迈的歌声远远传去。

  在他们身后,巍巍雪山环抱着肃穆的烈士陵园,目送年轻的官兵又一次奔赴战位。他们追随先辈的脚步踏上边防热土,那里是英雄的边关,英雄的喀喇昆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赵金石 杨满库 张乂心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3日 06版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