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给未来做好准备从来不会太早

发稿时间:2025-03-30 10:1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挂在嘴边的愿望,就是在40岁之前实现“FIRE生活”(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即“财务独立,提前退休”)。她今年30岁,在深圳拥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之前在家人支持下,买了一套面积不大、够自己住的开间,手里也攒下几十万元的积蓄。然而,看似属于“职场精英”的她,却有一个明确目标:用接下来的10年拼命攒钱,然后去过一种自由自在、不再为生计奔波的生活。

  有一次我问她,等你40岁“FIRE”了,打算干什么?她想了想,说自己大概会去某个风景不错的地方买个小院子,种几棵春天会开花的树,读书、运动、招待家人朋友、偶尔出门旅行,然后就这样一直过下去——听起来很美好。可我忍不住追问:等到45岁、50岁,你会不会又想多赚些钱,到时候重返职场,会不会变得很难?等到60岁、70岁,身体出了问题怎么办?要不要现在就给自己多规划一份医疗储蓄?有朝一日,会不会觉得“提前退休”的决定有点冲动?对此,她只是笑了笑,说“到时候再看”。

  近年来,“FIRE生活”在一些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中,已成为一门显学。和退休、养老相关的问题,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焦虑,许多青年也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为未来的自己铺好一条稳妥的路。具体路径因人而异,有的人像我的朋友那样,希望在不算太大的年纪,就能提前摆脱职场的束缚;也有人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工作到退休;还有人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或是创业,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当前,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养老问题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各种预测显示,未来几十年内,中国老年人口占比将持续上升。年轻人提前做好未来规划,不仅是为养老金算计,也是一种全方位的未雨绸缪。在二三十岁的年纪,我们很少会觉得“老”这个字与自己有关,也不太愿意想象过于久远的未来。

  但是,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一定会迎来年老,而那一天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规划。养老规划并不需要我们在某个特定时刻拿出大量精力“毕其功于一役”,而更像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从告别校园、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对未来养老的筹备与规划,就已经可以展开。

  规划未来并做好准备,首先需要年轻人建立属于自己的确定性,想象一种理想中的晚年生活——提前退休、追求自由,或是高龄退休、经济无忧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下一步便是为这个愿景积累资源。比如,最基础的一点,是不要轻易放弃社保。尽管社保的养老替代率有限,但它至少是一份稳定的退休金来源。此外,可以树立科学理财意识,在自己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合理配置投资。除了钱,养老规划还涉及另一个关键问题——健康。所以,趁年轻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运动,坚持体检,避免过度透支身体,也是在给未来做好准备。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未雨绸缪。有些人更倾向于顺其自然,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也有人认为社会保障体系会逐步完善,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养老问题也许不再是困扰。无论如何,年轻时作出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几十年后的人生。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未来还很长,她未必一定会按现在的计划“FIRE”。她或许会在40岁时发现,自己逐渐对工作产生了热情;也可能在35岁时突发奇想,把为提前退休准备的资金投入到某个更大的梦想之中。无论她最终如何选择,她已经开始思考未来,并且为自己的未来作出规划和准备——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洪岗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3月30日 04版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