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大会议厅,但一场以青年参会者为主的圆桌会议,让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从年会举行当天就开始期待。
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张军预告本次年会将安排青年专题活动。第二天,要出席15场会议的张军,出现在“创想与创造:青年引领的可持续未来”圆桌讨论会现场。他说,青年是未来的希望,青年今天采取的行动,将会塑造世界的未来。
这也是此次年会举行青年圆桌讨论会的原因。
在张军看来,信任危机或者说信任赤字,是现在面临的头号问题。“因为没有信任,即便有很多理念,彼此也不会通力合作、不会共同应对挑战,也不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他希望年轻人能够真正地发挥领导力的作用,推动对话交流,共建美好未来。
这场在海南博鳌东屿岛上一间会议室里举行的小型讨论会上,13名来自中国、日本、印度、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青年代表用不同语言面对面交流。张军期待的未来,有了更具象的画面。
来自传统服装行业的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敏在现场说,自己选择从时尚服装产业入门,用科技赋能产业,用6年时间把设计、生产、制造多环节联动起来,搭建“行业数字化基建”。
这个看好服装行业未来的年轻人说,新的数字技术为服装产业链带来新的可能性,隔天她就要在杭州和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签约,把AI整合到产业链中。她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发现:现在有些来自孟加拉国、越南的客户,不是来讨论订单,而是讨论如何一起成为一家科技化的服装企业,“探讨如何利用中国的产业链、中国的研发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全球最大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海纯这样描绘她眼中的绿色未来:把绿色能源带到发达国家、带到战火纷飞的地方、带到很多还没有电网直通的地方。
她说,绿色经济不仅是绿色能源转型,更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31岁的高海纯还说,自己这一代人生长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社交网络、科技平台让我们前所未有地和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零距离,让我们和世界的个体无缝交流衔接”。她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这一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公平性、更加尊重去中心化。
“这一代青年不仅了解世界的现状,还可以利用聪明才智推动未来发展。”73岁的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说,自己年轻时在新西兰从政,就是想推动变革,“大家应该坐到一起,把自己的理念提出来,表达呼声,为青年赋能”。
她还提到,年轻人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和技能,通过合作,让世界变得更好。“在新西兰,有一群年轻人反对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并指出塑料袋造成的问题。两三年后,新西兰就禁止使用塑料袋。”珍妮·希普利坦言,虽然自己这一代人觉得禁止使用塑料袋不方便,但年轻人确实以创造性的方式,证明了一个小理念:只要政府通过就能改变现状,取得很大的成果。
实际上,塑造未来的青年力量已在中国乡土接续。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副县长、团中央驻灵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胡志中在现场说,灵丘县的乡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乐、体育、美术这3门课程(以下简称“小三科”)长期难以开展。该工作队在全县开展了社会购买“小三科”教学服务项目,累计已为4000余名学生开展了4300多节音体美课程,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另一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团队,也在2019年来到灵丘县东河南镇清泥涧村,这是团中央驻灵丘工作队的重点帮扶村。
“这些年轻人和村集体合作社共同建立了一个有趣的有机科技小院,将博士硕士生的科研课题和当地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将村庄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低成本的有机肥。”胡志中说,自1998年起,团中央开始对山西省灵丘县进行定点帮扶,27年间先后派驻了19批工作队到灵丘和当地群众共同努力,为灵丘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灵丘县已经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本报海南博鳌3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任明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3月2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