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鼓励青少年在运动中享受乐趣
浙江掀起“青春运动之风”

发稿时间:2025-01-23 09:2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在浙江大学,夜跑已成为一项深受欢迎的常规运动。各院系每周轮流承办夜跑活动,与音乐夜跑、体育嘉年华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形式相结合,通过打卡兑换文创产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每期参与人数近千人次。

  去年3月,团浙江省委、浙江省体育局、省学联共同主办的“浙青年·爱运动”系列活动启动后,各地聚焦青年身心健康需求,通过组织体育赛事、开展课程等方式,为浙江青年搭建起集强身健体、竞技交流、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体验平台,鼓励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近自然,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魄。

  在山水之间解锁体育新体验

  “岩降项目需两人共用一根绳,考验与组员的配合程度,要是只顾自己下去,极有可能导致两人摔倒。丛林探险时,山路崎岖,虽然很累,但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也激发了我的体能。”户外运动让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叶妤婷深刻体会到协作与坚持的力量。

  浙江农林大学结合自身及周边区域的山地自然资源,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为绳索类、攀登类、生存类等5类技能,涵盖户外绳结、攀岩、丛林穿越、野外生存等近20项教学活动。

  作为2002年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同年,该校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流程与方法,具备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浙江农林大学团委书记魏玲玲说。

  浙江大学利用学校水系开设皮划艇课已有10年,每次选课时都很火爆。

  “从学生一开始的畏手畏脚,到大胆进行水上运动,这种强烈的反差,深受学生喜爱。我们是全国第一家,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认知上都是一种创新,把运动从陆地转移到水域,引导市民、学生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文化的跨越。”授课老师许亚萍是前皮划艇运动员、2005年世界杯女子皮划艇冠军,她成功将水上运动打造成浙江大学的一张特色名片。

  如今,浙江大学又增设了皮艇球、桨板瑜伽、赛艇、龙舟等7门综合性水上通识必修课,水上运动项目逐步丰富。

  “我第一次上桨板瑜伽,感觉新奇极了。在水面上努力平衡身体,感受自然的宁静,虽说充满挑战,但每次成功站立都让我成就感满满。”浙江大学学生赵子瑶说。

  借亚运东风启多元课程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后,亚运遗产在各高校生根发芽。

  “马厩都是‘单人单间’,还配备空调,这设施太棒了,我特别想再回马场。”浙江大学学生孟筱筱曾在青少年时期涉足马术领域,当她参观杭州马术中心后,不禁赞叹。

  去年6月,一批参加“浙青年·爱运动”浙江大学青年马术文化体验营的学员走进杭州马术中心,零距离、沉浸式参观杭州(桐庐)国际马术公开赛的“奥运级马术场馆”。浙江大学还与马术基地合作,由研学营的师生们担任桐庐县马产业发展的青年宣传员和指导教师。

  9月,浙江大学开展了奥运健儿上“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羽毛球混双奥运冠军郑思维、黄雅琼,皮划艇奥运冠军季博文等为体艺部第一届新生授课。

  11月,石智勇、王琳、丁锦辉等8位曾在奥运、亚运等世界运动盛会中斩获金牌的运动员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同师生分享夺冠背后的艰辛与挑战。

  在课程创新上,各高校尝试引入更多新兴体育项目到课堂中。

  杭州师范大学开设了橄榄球课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增设击剑课,浙江工业大学推出板球课,这些特色课程一经推出,凭借其新颖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热烈追捧,出现“一课难求”的火爆场面。

  “原本计划开设一个班,但报名人数远超预期,不得不扩招到两个班,即便如此仍供不应求。”杭州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吕超介绍,基于学生的高涨热情,学校陆续推出棒球、飞盘等专业选修课与大学体育公共选修课。未来,会开设更多小众新兴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热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还将“浙青年·爱运动”与社会实践结合,推出学生参与活动可获得健身房周卡、月卡或季卡的激励机制。

  “许多学生反馈,原本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围观,到了现场却被热烈氛围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跑步队伍中。”浙江省学联主席邬俊敬告诉记者,自“浙青年·爱运动”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00多所高校参与其中,半数高校组织了夜跑活动。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