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担任“振兴杯”赛事评委的宋军民感受到,随着设备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多,对人的要求日益提高。以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为例,“要求选手在机和电方面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强。”
故障发生后,是机的问题还是电的问题?以前,机与电的人员分工负责各自的内容,经常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但随着职业技能人员综合实力的提升,大家可以自己综合判断。
作为本届“振兴杯”机床装调维修工裁判长,宋军民发现,在这个需要两人合作的赛项中,一方完成分内任务后,帮助同伴去完成剩下的部分。这在今年的赛场已不是个例。显然,这需要选手既能专于自己的领域,也能掌握其他相关部分的知识技能。
选手综合技能增强,这既符合现代化通用设备发展的技术需求,也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当今青年职业技能人才的高要求。
“振兴杯”大赛在这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引领作用。
采访中,不少人有同样的感受。钳工工种作为“振兴杯”的传统项目,前几年更倾向于制作模具,主要考察选手的手工加工能力。近些年,逐渐引入对装调和最终成型、动作的考察。
“以前考虑设备通电后能转动即可,现在则要求按照设定好的间隙和参数进行调整,最终通过增加伺服电机对传动机构施加扭矩,达到平稳转动。”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桩工机械分厂装配钳工陈增说。
今年钳工的评审中,首次引入数字化检测,这意味着选手不仅要完成各个工序,还要把握精准度。手工加工的基本功只是第一步,参赛选手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甚至临场应变的心理素质。
总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提出“一专多能”的更高要求,这包括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