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AI商用服务机器人、AGV自动搬运工业机器人、AI软体机械手……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的安徽果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展厅内摆放着机器产品和机器人编程课程案例,这是公司青年科研团队多年来的成果。
这家淮北市重点招商引智企业由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85后淮北籍博士刘阳创办,以软体机器手臂研究为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
果力智能青年团队的科研成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刘珂回忆,2016年刚创立时,公司只有两间办公室,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试错。多年来,在共青团等部门协调帮助下,团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最终在机器人编程师资和课程开发、人工智能科创科普、场景服务机器人打造等方面发力,吸引更多本土青年人才加入团队。
眼下,该公司免费为淮北9所中小学校建设了人工智能科创实验室,在全市多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课后服务课程;与淮北工业学校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技能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渠道。此外,刘珂还带领团队建成人工智能社区科普馆,他也获评第七届“安徽省青年创业奖”提名奖。
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近年来,淮北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厚植“淮才必遇”“淮才优遇”沃土,全力打造“引育留用”人才发展生态,引导各领域青年为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澎湃动能。
城乡各领域青年助力城市发展
蓝蓝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主营五轴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及数控机床零组件。公司负责人游义明是80后,之前在深圳工作。他感慨,公司落地淮北杜集区时,政府已帮忙建好钢结构厂房,适合放置重型机械等生产设备。
目前,公司向本土人才提供就业岗位100个,研发团队、技能工人和管理人员中80%以上是年轻人。游义明说,从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再到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实现关键零部件产品自主研发,打破原先对德国和日本的进口依赖。
蓝蓝科技团队的工业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除了投身传统制造业发展,在淮北,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的青年人也越来越多。
家乡在皖北的曹建强就是其中的一员。“日出而作,耕田而食”是他向往的田园生活,从大学外语专业跨界做有机农业,他用12年打造了千亩生态农业基地。2012年他辞职来到杜集区石台镇承包千亩荒山探索养殖,经过政府部门协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曹建强集思广益,在农场尝试柏籽鸡生态循环养殖,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农业附加值。目前,农场已拥有柏籽鸡、柏籽鸡蛋、青山羊、黑毛猪等品类,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每年带动村民就业80余人。
在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北山楰家庭农场主理人张洋洋也完成从大学毕业生到新农人的身份转变。他毕业后曾在南京工作,2019年了解到淮北市政府对初创企业的优惠政策,便返乡投身绿色种植。5年来,他克服病虫害防治等难题,引进红颜、甜宝草莓、韩国黄金蜜梨等高品质鲜果。农场还带动周边400余名村民就业。
淮北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重点交通工程的日趋完善。在加速推进的淮宿蚌铁路工程现场,“淮北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中铁上海工程局站前II标项目团支部带领88名团员青年动态组建青年突击队,不断突破项目攻坚目标,已完成项目所有下部结构施工。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安徽建工路桥徐淮阜高速淮北段项目,50余名青年职工勇担创新创效重任,参与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创新攻关小组活动,进行煤矸石填筑路基、中跨大节段钢箱梁支架+驳船同步提升安装等工艺创新,为品质工程创建作出积极贡献。
青年投身基层治理 “一碗茶”调解模式推广
一座城市发展进程的另一面,是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与民生守护。
一段时间以来,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司法所95后司法助理员李婉春往来于村居、茶馆,为申请调解的村民排忧解难。她从事矛盾纠纷已有7年时间。
今年9月,李婉春和80后调解员孙作成共同完成一起兄弟俩关于土地利益的纠纷调解。“哥哥多年外出务工,弟弟在家替哥哥耕种土地,后来二人发生矛盾。我们先后入户三次,提出二人都满意的调解方案,引导兄弟二人相互谅解,感激对方对家庭的付出”。
2019年,孙作成退伍之后来到临涣镇担任调解员。他介绍,当事人申请调解后,调解员要走访收集当事人信息,再前往茶馆以茶为引,进行评理和调解。“我们不仅是倾听者,还要讲透法律和政策,还要讲情、讲理、讲证据、讲村规民约,帮当事人换位思考、解开心结”。
临涣镇内分布众多茶馆,平日里,百姓们一起喝茶、听大鼓、聊家常,调解员也借此机会进行调解和事。这就是历经十余年发展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品牌——“一杯茶”调解工作法。近年来,一批年轻的基层调解员将工作与临涣茶馆文化、茶文化等有机结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并尝试将这一模式在全县、全市推广。
临涣镇上,进行基层调解的茶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财产分割、土地确权、邻里矛盾等问题都进入过孙作成和李婉春的工作视线。遇到婚姻纠纷,调解员们还会“扮演”当事女方和男方进行辩论,引导当事人在一旁冷静旁观,进而找到纠纷的根源。
“乡亲们对我的调解表示认可,我觉得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孙作成说,眼下,退役军人、街嫂、乡村小喇叭志愿者、年轻村干部、律师等群体都参与调解,遇到不懂的政策或法律问题,年轻人相互请教、共同成长。
多重政策保障 礼遇青年人才
采访中,多领域的青年提到,在助力淮北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淮北市委、市政府提供多元政策支持,为青年干事创业营造氛围、提供助力。
今年10月17日是首个“淮北人才日”,当天前后,淮北共青团联合有关部门围绕政策礼遇、表彰激励、广纳人才、合作签约、服务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举办长三角地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招才引智高校行、“青年人才工作站”挂牌、“科技小院”落地及成果转化项目签约等活动。
为常态化联系和服务淮北籍青年人才,去年以来,团淮北市委联合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打造“淮青驿站”平台,该平台已入驻吉林大学等8所省内外高校、1家商会、1家驻外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此外,淮北还建成市、县两级“青年人才驿站”3家,为来淮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就业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人才驿站受理入住申请300余人次。
淮北青年人才驿站外观。共青团淮北市委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市委、市政府针对部分优秀人才外流现象,出台《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通过财政资金为全职在淮北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按年度缴存储备金。其中,对两院院士等领军人才,按照每年50万元至300万元标准缴存;对能直接驱动淮北市产业发展的特殊人才,可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确定缴存金额。
“高层次人才在淮北市全职工作满5年,可提取账户总额30%,退休后可一次性领取余额。”在淮北市委人才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定期缴存、延期兑付”方式,既让高层次人才有甜头、后备人才有奔头,也能缓解短期财政支出压力。“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用心用情留住优秀青年人才”。
截至2023年底,淮北市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达到1.08万人,较2017年增长42%。
在农业领域,淮北组织返乡青年参加青年农民培育暨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培训班,培养锻造青年农民队伍。同时,淮北市、濉溪县基层团组织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组建萌芽种子青年社、芹菜社、肉牛养殖社等青年社团,为乡村产业振兴青年人才搭建交流提升平台。
下一步,淮北将探索统筹各类政策资源,千方百计解决青年人才难心事、烦心事,真正把淮北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来、服务好、使用好,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淮北青年人才公寓一角。共青团淮北市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