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贵州财经大学时,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和思鹏正要给学院的学生上党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共产党员的权利义务”。
播放完一段关于苏联解体历史的视频后,和思鹏走到台下跟学生交流。他问一名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你对哪个片段印象比较深?”这名学生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沉默了一会儿。和思鹏和颜悦色地提示了视频中的几个场景。该学生回忆起来后,回答了问题。和思鹏加以肯定,并由此生发,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员责任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
课堂上,和思鹏声音洪亮、声情并茂,面对学生,他很有亲和力。从17岁上大学算起,42岁的和思鹏进入思政教育领域已有25年。这位资深思政教师坦言,思政课不好讲,“政治要求高、理论体系广、更新速度快、敏感问题多”。从教20余年,和思鹏觉得,“过去学生不爱上思政课,如今上课的‘抬头率’‘点头率’都逐渐高了起来”。
从教之初,和思鹏就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宏大、内容多,很多是结论性的观点,该怎么把它讲好?
“思政课涉及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但思政课教师很难有这么宽广的知识结构。”他说。本科毕业后,他当过高中政治教师;工作两年后又读研,成为大学思政课教师;又工作了几年,他感到知识不够用,于是继续读博。
和思鹏家里的3个大书柜都放满了书,办公室的书柜里也存着上课、研究、指导学生所需的书籍。“如果不多读书深入研究,就难以和‘互联网原住民’对话,hold不住这群00后!”和思鹏笑道。
这些年,大学思政课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学生们小学6年、初中3年学《道德与法治》,高中3年还有思想政治课,很多知识在初高中就学习了。到大学之后,如果我们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方法,讲的还是老掉牙的故事,举的还是学生听了几百遍的案例,学生愿意听吗?他们会有什么收获呢?”和思鹏说。
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思鹏坦言:“我们很多老师过去只知道讲课本上的大观点,一举例子就是雷锋、邱少云、董存瑞,这些都是大家从小到大听了若干遍的故事。”他总结了过去思政课存在的一些弊病:“思想不深,照本宣科;理论不够,故事拼凑;针对不强,灌输满堂。”
和思鹏讲课时,看重逻辑和论证。研二学生周鑫妍本科读的是历史专业,她说:“和老师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真正做到了‘论从史出’。他会把党史中的内容摘出来,放到课堂上。”
周鑫妍也打算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喜欢在课堂上观察导师的授课方式。她注意到,“和老师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那样跟学生有距离感”。与之相反,他喜欢走到学生中间,跟学生互动,“如果你回答不出来,他会耐心地提示,哪怕你只回答出一点点,他也会加以肯定、鼓励”。
为了吸引学生,和思鹏尝试用更活泼、更多样的方式带领学生“打开”思政课。他推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让学生在校园里做问卷调查,例如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恋爱观、社会责任感、就业创业意愿等。在他的课上,还有课堂情景剧,三五人一组,学生自己写剧本、饰演角色。和思鹏还会在课堂上开展思政主题辩论赛,学生抽辩题,讨论“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等话题。和思鹏告诉记者:“这些活动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组织、应变能力。”
和思鹏认为,在大学里,思政课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说:“专业课是给学生‘金刚钻’,让他们将来去‘揽瓷器活儿’。现在我们强调‘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是时代新人,是能够担当大任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1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