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新生代”铁路设计班组:边疆铁路建设“绽芳华”

发稿时间:2023-09-03 10:3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王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凌晨4时,在佳(佳木斯)抚(抚远)铁路沿线,一支铁路勘察班组正进行勘察和测量作业。他们来自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由10名平均年龄为23岁的铁路设计师组成。自7月中旬以来,他们要利用凌晨“天窗期”,快速进行数百次的测量和勘察作业,平均每天徒步10公里。

  佳抚铁路是三江平原上唯一的铁路运输线,源源不断的优质商品粮,通过这条铁路线输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据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务段的最新统计,2022年佳抚铁路各线段累计运输粮食超过15.4万车、逾970万吨。

  1998年出生的王梦迪,今年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一名线路设计师。“从佳木斯沿铁路一路向北,放眼望去星罗棋布的粮囤,让人目不暇接。”看着一座座书写着“中国饭碗”“中华大粮仓”等字样的现代化粮食储存仓,让王梦迪生出一份使命感。

  实际上,作为一条以货运为主,兼顾沿线客运的区域干线,佳抚铁路中,最早投用的佳富线追溯至1948年,单线运营、线路速度、到发线长度等技术标准,已难以满足运输需求。同时,受北方高寒地区多年积累的路基、桥梁病害影响,全面改造被提上日程。

  凌晨4时,位于双鸭山市集贤县的佳抚铁路改造工程设计总体组已经忙碌起来,各个班组将准备好的测量工具、矿泉水和干粮打包装车,迅速分散到既有线当日的出工点位上,等待着铁路工务人员带着他们上线作业。

  “这条铁路的‘天窗点’在凌晨时段,我们需要在几小时内,迅速做好线上的桥梁、路基、车站及道口等工点勘察,做好铁路既有设备设施及病害情况调查工作。”长安大学硕士毕业、1998年出生的桥梁设计师田泽敏,一个多月来始终都是凌晨出发上线。因为每天早上9点过后,佳抚线上的车次就会迅速密集起来,高峰期十几分钟一趟车,晨曦的几个小时必须忙碌且高效。

  田泽敏介绍,佳抚线改造涉及47处“平改立”工程,相较新建铁路线,改造工程量巨大。这让改造方案不只要征求铁路部门意见,更要听取乡镇甚至村屯的呼声,这支年轻班组也需一处处道口去现场摸底、调查分析,兼顾改造期间的“便道”设置,最终确定成本控制和实用性俱佳的改造方案。

  同样,项目地质专业每天要在凌晨4点就赶往每个钻机点位进行质量盯控。

  “前段时间的暴雨过后,铁路沿线田间积水尚未退去,面对没过膝盖的泥水,大家套上长靴就冲进了泥潭。”班组中最小的王朴生于2001年出生,走出中国矿业大学校门,到单位后第一堂实践课,就是在暴雨过后的佳抚铁路项目完成。

  他每天凌晨出工,守在钻机现场的泥潭里,从这里踏出成为优秀地质人的“第一步”。“第一次见朴生时,一米九的大个子看着瘦瘦弱弱、白白静静,如今这孩子已是一身小麦色,更像地质人了。” 王朴生的师傅、项目地质负责人吴伟说。

  新员工入职培训后没几天,大家就进驻了项目现场,王梦迪的师傅就是这条铁路改造项目的总设计师。一个多月来,王梦迪迅速完成了角色转换。

  截至目前,佳抚铁路改造工程作为我国东北铁路网的重点改造项目,将实施局部地段增建二线,个别区段新开会让站、延长全线到发线,对曲线地段进行拨移等方式推进改造,并对铁路全线病害进行整治,达到全线提速、扩能的目的;而作为既有线改造,外业调查和勘察测量就成为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与方案保障。

  正奋战在佳抚铁路改造项目一线的30多名技术人员中,今年参加工作的员工有10名,平均年龄23岁,是名副其实的职场“00”后,他们迅速进驻现场、走上一线,在艰苦的地方绽放“芳华”。

  (图片均由王松摄)

责任编辑:潘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