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最美教师”何燕: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稿时间:2022-09-13 1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来到海南省旅游学校咖啡制作实训教室内,访客会发现,操作间的墙上贴着“培育大国工匠 弘扬劳模精神”的标语。

  这条标语也是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何燕内心真实的写照:要想做好一杯咖啡拉花,学生没有上万次的练习,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作为中职学校教师的她向学生传输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

  高大上的标语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这是何燕在多年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何燕的授课对象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又被称为“中职生”。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偏弱。家长希望他们在中职学校习得一技之长,以便走入社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通过中职教育再升到大专、本科。

  面对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何燕对他们“因材施教”。在何燕看来,中职教师更要看见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有一名女生叫琦琦(化名),在海南省旅游学校就读时,安静、内敛。作为琦琦的班主任,何燕发现,琦琦非常认真,也有想法。于是何燕让琦琦担任班里的纪律委员。

  得知琦琦父母离异,何燕把琦琦当妹妹一样对待,无论日常学习,还是课后生活,何燕都像大姐姐一样给予琦琦更多的关爱。何燕说,琦琦现已在外地实习,将来毕业还准备读大专。每次回海口,琦琦都要来学校看望自己,和学生有这样的“姐妹情”,何燕很欣慰。

  在何燕的同事、咖啡课程团队教师陈瑜看来,何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习能手、教学能手、领队能手。

  200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的何燕回到家乡海南,在三亚一所高职学院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那个时候,海南岛的旅游业刚刚崛起,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何燕也看到海南旅游业在实用性人才方面的巨大需求。

  已是调酒师的何燕决定自费学习咖啡、茶艺课程,并顺利拿到咖啡师证、茶艺师证、评茶员证。这让2010年转到海南省旅游学校的何燕有了开设调酒、咖啡、茶艺等实操课程的实力。

  何燕上课和别的教师不太一样。陈瑜说,何燕性格特别温和,她会和学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在授课过程中,何燕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有一技之长,受用终身,现在多学一点,将来就少求人一点。

  何燕将游戏化的课程融入教学中,将思政课融入实操中,广受学生欢迎。陈瑜举例说,咖啡制作有雕花这一门课程,雕花简单易学,但学好却需要勤奋练习。何燕会在雕花初期让学生体验到10分钟之内学会的成就感,但她也会通过演示让学生看到,要想达到雕花的极致,没有勤奋的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何燕说,通过咖啡课,中职生可以明白很多人生哲理。就像冲煮咖啡后,自己会让学生品味,开始会感觉有些苦,但除了苦,还会有巧克力的香味等味道,像人生也会有百味。

  海南岛原本不产咖啡,东南亚华侨将咖啡引进海南的曲折故事,是何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教育的好机会。何燕说,很多学生听了故事后受到激励,增加了使命感,也下定决心要勤学苦练冲出一杯好咖啡。

  学生的成长让何燕特有成就感。有时候,何燕会在酒店的大堂吧、街头的咖啡馆,碰见已经就业的学生。这个时候,她内心总会涌出一丝丝自豪。

  何燕的努力也得到海南省旅游学校的认可。之前,该校的学生只有36个课时的咖啡课,现在已增至72个课时。何燕说,自己和团队还会继续努力,在课程的改革创新上不断探索,比如在新学期开设咖啡第二课堂等,让学生享受更多咖啡课带来的锻炼与乐趣。

  15年的职教教师经历,何燕一步一个脚印,自身也成长为高级咖啡师、高级调酒师、高级茶艺师。近几年,何燕带领团队获得了2019年海南省教学能力一等奖、2021年海南省课程思政一等奖、2021年海南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被授予“海南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今年还获得了全国每年仅有10个名额的“最美教师”称号。

  在这些荣誉的背后,何燕的同事看到的是她的努力。陈瑜回忆,为了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何燕带着团队从2021年4月到12月,整整9个月时间,经常忙碌到深夜,有时直接睡在咖啡制作实操室。

  每次比赛对何燕与她的团队来说,都是新的开始,每次都是推翻重来,课程重构、视频拍摄点构思、现场教学环节设计、思政点融入、教案修改、教学实施报告的撰写、教学视频拍摄、现场教学展示……有时为录制好一段10分钟的视频,她们要花费将近10个小时。

  何燕及其团队的参赛作品是《南洋风味咖啡制作》,该作品最终斩获中职专业课程组一等奖,实现了海南省旅游学校在国赛该项目中零的突破,也是截至目前,自赛事改革以来海南省在该项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海南省旅游学校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迟开学,何燕则早已做好开学准备。她说,新学年,会继续陪学生上早操、上晚自习,和学生一起成长,继续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李争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