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以奋斗之豪情 奏青春之乐章

华中科大学子热议《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发稿时间:2020-12-08 09:0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生逢其时 重任在肩

校青马学员、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汪司晨

  在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时,我好似聆听着习总书记对大学生的殷殷嘱托,真切感受到习总书记与大学生的亲密无间,深深认同总书记所说的“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尤其是在第十七篇访谈中,赵楠作为访谈对象之一接受了中青报的采访,他在采访中回忆了2013年7月17日习总书记视察的场景:当天,总书记即将离开国科大,向前来送行的研究生们作了一场即兴演讲。他对在场的同学们说:“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

  读罢此段,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今年抗疫一线中国青年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国青年白衣执甲,逆行向前,筑起抗击疫情的青春防线。

  我领悟到,当代青年唯有把人生圆心扎在祖国大地,唯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方能不负青春;不仅要写好发表在期刊论文的文章,更要写好在祖国大地上的文章,方能无悔青春;在危急时刻顶得上去,在困难时刻冲在前头,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时代召唤时立于潮头,方能绽放青春!

“自找苦吃”是人生品质,更是奋斗本领

校青马学员、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 叶涛

  细细品读《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三)》这篇文章,我触动很大。我想结合在大学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是年轻人要到实践中“自找苦吃”。去年,我在临沧市临翔区一中开展帮扶实践,那些在逆境中拥有坚定信念的青年学子,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对贫穷现实的呐喊、对国家帮扶的感恩,给我上了一堂人生课;我曾赴河北塞罕坝开展“美丽中国”调研实践,在林场望火楼上,我认识了几年未曾下山的“林二代”夫妻,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明白了“美丽中国”背后是无数个用生命守护着绿色的工作者……

  二是青年要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自找苦吃”。今年暑假,我曾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道工作委员会开展为期1个月的政务见习,我真正理解了“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这句话。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大到抗疫、创建文明城市,小到为老人寻找失物、打扫卫生,基层工作者的身影永远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正是由于诸多“自找苦吃”的经历,让我懂得了青年担当。因此,我选择成为校第23届研支团成员,明年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而我也定将“自找苦吃”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大学生的奋斗之路

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 吴佳俊

  回望百年以前,青年学生为了新的民主而迸发激情,为了新的中国而追求先进。百年以后,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这百年也见证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改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上,我们就是主力军。

  正如同习总书记所说,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我想,在当下,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吾辈能够做的有很多。身为青年,我们无论是在救死扶伤的抗疫一线,还是在科研攻关的前沿阵地、在乡村振兴的奋斗岗位,都能在这个时代找到人民需要、国家需要的地方。

  青年一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在读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后,我更确信,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努力和奉献。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