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团的工作上县委常委会!这个特困县的基层改革这样破题

发稿时间:2020-08-13 09:4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陕西省丹凤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如何通过改革破解基层组织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让党委政府有获得感、让青年有获得感是丹凤县委高度关注的挑战。作为全国综合试点县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丹凤了解它的改革故事。

  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岭腹地的丹凤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该县14-35岁的青年有10万人占总人口的33%。

  “如何通过改革破解基层组织在社会上缺少存在感、在青年中缺少影响力、在大局中缺少贡献度等现实问题使共青在县域恢复基本的政治功能、形成初步的社会功能让党委政府有获得感、让青年有获得感?”在丹凤县委书记郑晓燕看来这既是共青基层组织改革的方向也是丹凤县委高度关注的“破题”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工作会议上讲到党的群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郑晓燕告诉记者作为全国18个共青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区之一丹凤县委高度重视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紧抓关键环节按照“党建带建、建促党建”的思路集各方力量、做坚强后盾全力保障改革试点工作落地、落实。

  改革试点伊始丹凤县委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担纲”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改革试点推进会讨论改革方案。同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由成员单位进一步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各个层级职责任务、会议制度、议事程序等从人员编制、组织机制、财政预算等方面全力支持改革推进。

  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对改革方案中4个方面30项改革任务73个具体事项逐一细化建立改革任务分解台账通过清单式推进、责任化落实、定期汇报交账等方式夯实改革责任。

  郑晓燕介绍为保证问题解决的长效化、制度化丹凤县委还将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及年度考核、巡察监督等方面在年度考核中占党建考核分值的8%。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听取两次共青工作汇报明确县委书记列席县委常委会、镇(街道)(工)委副书记列席镇(街道)党委会议。

  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

  不仅如此共青改革所需的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优先保障。改革试点以来已设立青年发展专项经费20万元、少先队工作经费3万元、西部计划志愿者社保缴纳专项经费42万元为每个镇办落实建经费2万元“确保基层‘有钱办事、有力成事’”。

  在坚实的制度、经费保障之上全面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成为丹凤县改革的突破点。“提高的干部岗位吸引力是做好共青各项工作的前提。”郑晓燕告诉记者只有彰显“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建立有效的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为组织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激励其发挥作用。

  增加事业编制 开放公益性岗位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丹凤县委增加两个事业编制并开发两个公益性岗位配备建指导员209名逐镇(办)配齐了专职委副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学校队干部。截至今年5月全县共配备共青、少先队干部531名不仅解决了基层组织长期存在的编制不足问题也使基层干部队伍实现了“年轻化、专职化、专业化”。

  “有人干事”还要“能干成事”。在丹凤基层(工)委书记培训被纳入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计划按照每年1/3的覆盖率先后分类培训各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110余名2万多人次参与“青年大学习”等活动有效弥补了基层干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

  干部培养——“引力计划”

  “引力计划”是丹凤干部培养的又一创新举措。通过“访(员青年)、问(需求建议)、讲(形势政策)、评(业绩质效)、议(思路举措)”流程管理干部密切联系服务青年”形成机制组织的凝聚力、干部的亲和力、工作的引领力和服务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引力计划”推动下每名专职干部至少常态化联系3个基层组织、20名以上各领域员、青少年事务工作者、弱势群体青少年开展“点对点”指导帮扶每月在基层开展工作不少于5个工作日。此外通过县委委员、候补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设立工作室等方式的干部得以制度化广泛联系、服务本选举单位及周边员青年。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在丹凤干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干自评互评、员测评、党政考评、第二方抽评和工作跟评相结合的“5+1”评价体系中连续两年评优的将作为推荐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评价倒数3名经过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辅导帮助仍无明显起色的会同干部管理部门进行调整。仅今年县委提拔重用的35岁以下青年干部就有14人其中4名干部经过推优被提拔任用到重要工作岗位。

  员青年释放巨大能量

  系列保障措施让员青年在聚力脱贫攻坚、服务经济发展等主战场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全县最大的移民社区建成凤冠新城“青年之家”通过开展思想交流、青年议事、志愿服务服务社区居民1.5万人使员青年成长为党组织的好帮手壮大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棣花古镇景区建起“青春驿站”发展员青年志愿者86名赋予古驿站服务、培育、传承3个时代内涵;补位景区建设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次服务县内外青少年万余人打造旅游服务的青春品牌。

  在县域工业园区工委员青年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围绕“政治上引领”“技术上创新”“岗位上争先”充分发挥年龄、思维、理念优势在电商直播、科技创新、岗位贡献等方面创先争优为丹凤县域经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创业10万+”、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外出青年返乡创业“燕归巢”工程为抓手累计发放创业贷款3600万元培育支持112名青年创业建立夏雨食品、岭南牧业等青年创业基地18个带动234名贫困群众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元。

  “各级领导的共同关心关注使丹凤的党建、建实现了‘无缝对接’‘同拍共奏’共青改革试点的‘加速度’得以充分激发徽在发展主战场熠熠生辉。”郑晓燕表示下一步丹凤还将继续坚持“党建带建、带队建”原则努力构建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共青工作新格局。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