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郑闯:有极致追求的“意外”冠军

发稿时间:2019-11-07 08:5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10月16日19时47分,一名戴着厚厚的黑边框眼镜、穿着迷彩服的“理工男”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振邦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时,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馆内掌声雷动。

  此刻,第十五届“振兴杯”大赛揭晓了最后的谜底,今年刚满28岁的郑闯荣获电工组全国冠军。

  12分钟后,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的他,依然一脸平静,“我真没有想到我能拿冠军。我觉得我能够参与,在省里拿个名次,就已经很满足了。”

  他看上去不像是一名刚在国家级一类竞赛上夺魁、有望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年轻人,惜字如金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他平静得仿佛讲述着别人的故事,唯一的情绪显露是他提及父亲时,取下眼镜,擦拭眼中的泪水,“正是因为父亲的影响,我才成为电工,可他今年1月走了……”

  “我父亲就是吃维修电视机这碗饭的,在我心目中,他很厉害。”他回忆说,“小时候,我很喜欢看父亲修电视,我不懂原理,他就教我操作。我也自己尝试着拆过件。父亲就是我的电工启蒙,很感谢我的父亲。”

  就这样,郑闯“子承父业”,一头闯进了电工的世界并沉迷其中。

  他已经记不得双手受过多少次伤,手指甲旁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血刺,有的地方甚至留下了淤青。“已经麻木了。”他说,“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磕碰划伤是常有的事,不可能伤一下就去贴个创可贴,这不算什么。”

  这些年来,这种深入骨髓的热爱决定了郑闯所有的选择。长大后,他考入了辽宁工业大学,并加入了学校里的智能机器人团队,这也为他在本届“振兴杯”赛场上的工业机器人考核打下了基础。

  4年前,郑闯曾有机会参加第十一届“振兴杯”的比赛。但由于当时的技术能力不足,他没有取得沈阳市的选拔比赛资格。

  这次挫折让郑闯许下心愿:一定要参加“振兴杯”。

  “电工行业的发展太快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如果一名电工只会配线,那将会被淘汰,那我教出来的学生可能也会被社会淘汰。”这名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的电工实训教师说,“我想用参加比赛这种手段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提升业务水平。”

  于是,这4年时间里,参加“振兴杯”、挑战自己,便成为郑闯生活中的主旋律。

  参加决赛时,郑闯配线花费了1小时18分,比他刚开始练习配线时快了45分钟。为了能缩短这45分钟,郑闯和自己较劲了45个月。为了提升技能、达到参赛标准,他的业余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训练。“国庆节,看完阅兵,我就开始训练了。”

  本届“振兴杯”的决赛现场发生的一件小插曲,为郑闯这4年里的努力提供了最直观的注解。

  直到赛前,郑闯才被通知在比赛中要佩戴护目镜。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比赛中,他多次因为护目镜内过于封闭,被迫擦拭沾湿眼镜的汗水。

  “这个耽误了我很长时间,但好在我昨天超常发挥。”郑闯笑着说,“本来还可以更快。”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平时坚持训练的结果。“即使赛场上也会有紧张的情绪,但对于最终的呈现,我还是很满意。”

  在这名典型的“技术男”眼中,“工匠精神”意味着什么?他扶了扶眼镜,“就是要把工作的所有细节做精,甚至做到极致。”

  “就像我们比赛中,每剪一根线都要把线压在线条里,而且余量不能多,这就是工艺的一种体现。”他说,“有时候学生会问:‘老师,我们功能达到了不就行了,要工艺做什么?’我会告诉他们,‘你们出去买个手机,看见外面露着俩线头,你们会买吗?外面看见电线箱很多线留在外面,你们敢靠近吗?’学生也就明白了,知道电工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郑闯还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

  “我如果想做机器人的配线模块训练,就不停地练配线,然后把整个的过程分成若干块。”他阐述说,“比如,掐线可能要练几个小时,然后轧线头专门再练几个小时,变成肌肉记忆。如果再做还是不行,那就重新练。”

  据郑闯介绍,关于电工考核的PLC编程部分,也曾是考验他的一大难题。

  “这一部分主要是程序跟逻辑的问题,一步错,步步错。每一步都不能‘踩雷’,很多人中间有一步错了,后面其实全都做出来了,但还是零分。因此,在平时训练时,就要自己给自己加压,设置障碍,看看能不能解决。”

  郑闯表示,比获得冠军更大的收获,是亲身体会了比赛的难度。

  “以前指导学生时,有时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总做不好那些看上去很容易的事情,轮到自己上场了,才发现知易行难,一切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他坦言,“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很多经验,我相信,这会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给学生更多。”

  谈到多年从事的教学工作,“淡定”的郑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真的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学生就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我感觉很光荣。”他表示,“现在的技校生,可能普遍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如果去挖掘他的动手能力,没准儿会有意外的收获。因为很多学生不愿意上理论课,愿意上实训课。让他们去鼓捣点东西,有的人还真的会有兴趣并能取得成功。”

  获得冠军后,郑闯表示,“我从来没想过夺冠后就怎么怎么,现在我只想赶紧回去上课。”

  “这些天的比赛耽误下了很多课,我得赶快回学校,把落下的课给学生补回来。”这名新科冠军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07日 12 版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