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顺德:近14万名“红马甲”播撒城市文明

发稿时间:2019-09-01 10:18:00 来源: 珠江商报 中国青年网

  文/珠江商报记者 邵姮 陈小苏

  过去的一个星期,陈雪珍一直忙碌在顺峰山公园“凤起沧澜——光影文化展”的活动现场,为观影市民提供便民物资派发、人员疏导指引等服务,为光影文化展的举办保驾护航,“光影文化展浓缩展示了顺德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能够参与进来,用自己的力量服务这一盛事,是我们的骄傲。”

  事实上,在顺德,像陈雪珍一样的顺德志愿者“红马甲”有近14万人,他们奔赴在全区各个镇街,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民、帮扶、公益服务等,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先行者。

  志愿服务成城市靓丽风景线

  今年7月24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成就,对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寄予殷切期望。

  在岭南魅力小城顺德,志愿服务早已在这里蔚然成风。

  1999年3月,顺德就率先成立了志愿者(义务工作者)联合会(下称“区志愿者联合会”),目前区志愿者联合会拥有团体会员48个,其中包括10个镇街区志愿者联合会,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的志愿服务队,全区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平台)注册志愿者约13.6万名,并建成3个志愿者学院。

  每年从年初到年底,针对各镇街、村居实际情况,遍布于全区的志愿者组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譬如,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暑期针对大学生的“阳光行动——青少年暑期计划”,带领大中学生志愿者,走进企业和村居,开展各类公益服务及社会实践。

  去年除夕夜起,顺德“凤起沧澜——光影文化展”在顺峰山公园盛大开幕,吸引到数十万市民前往观赏,团区委、区志愿者联合会立即组织超过2000人次志愿者开展服务,为观影市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在佛山市第九届运动会上,顺德近千名志愿者活跃在各项比赛的服务一线,他们的无私奉献已成为赛场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连续三年,区志愿者联合会在春运期间组织开展“情暖驿站,满爱回家”公益活动,数百名顺德志愿者“红马甲”忙碌在客运站、加油站以及主要交通路口,为异地务工人员春节返乡提供行李打包、线路指引、秩序维护、信息咨询等贴心的便民服务,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戮力创新拓展志愿服务

  暖心二十载,一大批志愿服务“红马甲”为顺德城市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源源动力。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志愿活动如何更常态化、专业化地开展?顺德给出的答案是,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戮力创新,引导广大青年主动参与社会治理。

  “义创行动”就是其生动的案例之一。近年来,顺德共青团携手区文明办创新性举办“义创行动”,培育和扶持具有示范性和创新性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开展。去年,“义创行动”与青年“益创行动”合并举行,共扶持项目21个,专项扶持金额100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团区委、区志愿者联合会还为全区困难青少年量身打造“青葵公塾”特群青少年公益课辅项目,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团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顺德各镇街开展课内外课程、兴趣培养等公益服务,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将880多个课时的课程送到各镇街,惠及全区3000多名青少年。

  与此同时,团区委、区志愿者联合会还全面启动以“一校一站一队伍”和围绕1个核心开展的8大类社群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青基工程”三年行动,引领全区团员青年主动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大潮。

  顺德共青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村(社区)志愿服务站正全面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未来将广泛动员村(社区)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引导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志愿公益讲堂、惠民志愿服务活动等,带动更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名片

  青基工程:引领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顺德探索

  这个8月,位于乐从镇水藤村的青年们忙得热火朝天,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精心策划了“美丽腾溪、河涌整治大赛”、为环卫工人送上DIY彩绘草帽、协助村民申请i志愿、参与志愿者学堂等一系列活动,而这正是“青基工程”的精彩缩影。

  “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为家乡建设出了一份力,还深入了解到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为今后整合资源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20岁的小何正就读大二,在过去的这个暑假,他几乎全程参与到了“青基工程”中,通过对基层的深入了解,他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明了。

  其实,从2018年开始,顺德就启动了以“一校、一站、一队伍”和围绕1个核心开展的8大类社群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青基工程”三年行动,其中在镇、村建立团校加强青年思想引领,首批设立的乐从团校还建立了青马、青义和青商三个团系学院,并成立了水藤村团校,成为向村居青年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区委重点工作的良好平台。

  而在村居,则创新打造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焕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志愿服务站作为村居青年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的主阵地,各村居团组织凝聚青年围绕村居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或核心工作开展社群服务,引导青年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村居志愿服务队116支,紧紧围绕镇街党政关心和村居面临的1个重点难点问题,灵活开展慰问孤老、青年帮扶、开展活动、促进就业、政策宣传、心理咨询、入户家访、民情反馈等活动,为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生力军队伍。

  志愿服务不仅创新了形式,还带出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骨干。在杏坛镇光辉村,“青基工程”专门设立了青年议事厅,成立一年多时间便吸纳了十多名村内年轻人,重点就村民普遍关心关注的事项进行收集与汇总、商讨与研究,并先后推动解决了村内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以及车辆乱停放等多个问题。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阶段,将继续推进“青基工程”,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现村居全覆盖,在提升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的同时,凝聚青少年主动关心村居事务,发动更多青年力量投身社会治理,创新性助力顺德高质量发展。

  “微爱环卫”志愿服务:情系环卫工,微善常举

  身着标志性的黄色外套,手拿大扫把,或者开着小拖车,这样的环卫工人在城市的街道边经常可见。他们的黄色身影被誉为一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线,是一个城市最普通的守护者。

  赞誉的背后是他们每日与垃圾打交道,做着辛劳的工作,拿着不高的工资,因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赚钱的技能,生活条件贫乏。而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顺德,很多环卫工人还来自外地,为了省钱养家,他们会选择住最便宜的出租屋,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干活时随身带着水壶,因为干渴时舍不得买一瓶水喝。

  这情景最终落在有心者的眼中。2015年,共青团大良街道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良街道团委”)、顺德区大良街道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大良志愿者联合会”)联动社会各界资源,策动开展“微爱环卫”关爱环卫工作者活动,从家庭、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对环卫工作者予以社会的关爱及关怀。

  “‘微爱环卫’是从微小的事情做起,切实关注环卫工作者的需求,对其予以关怀。”大良街道团委相关负责人何桂斯告诉记者,环卫工作者的需求主要关乎生计,若能给到他们一些生活的便利,为他们减轻一些物资上的开支,给予一些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最初两年,“微爱环卫”对环卫工作者的关怀还仅停留在物资慰问的层面,但随着对环卫工作者的走访与慰问,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心声,“微爱环卫”项目的服务逐年提升,并越来越走心,逐渐形成以开展夏日清凉、“当一天环卫工人”志愿者体验、家居环境改善计划、亲子游活动、年度公益体检、“微爱驿站”建设、“我有一个愿望”愿望认领活动等七大活动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环卫工作者提供更加贴心以及实质性的关怀。

  近5年的时间,在政府支持+社会动员的模式下,他们累计为400名一线志愿者联合会环卫工提供公益体检服务,送出超过1000份冬暖夏凉慰问品,建立超过20个“微爱驿站”使环卫工夏有所凉冬有所暖,带领超过500个亲子家庭开展亲子游活动。

  微善常举,在大良街道团委和大良志愿者联合会的发动下,大良一批爱心企业、社会机构和个人纷纷加入到“微爱环卫”的志愿服务中,包括大良慈善会、大良青年企业家协会、顺德婚演联盟、顺德区新市民协会、大良西山小学亲子志愿服务队等单位都成为了该项目的公益伙伴。既参与物资捐赠又身体力行参与环卫工家居改善活动的顺德婚演联盟,其发起人马剑琨认为他和伙伴们做的都是小事情,虽不能像互联网大咖那样对社会产生较大的效应,但希望能影响身边人一起来传递正能量。“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追逐梦想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是温暖的、和谐的,并为之而努力。”马剑琨说。积极参加该公益项目的爱心商家顺德大良贝美口腔门诊部,于2017年主动报名申请成立了“微爱驿站”,其负责人温文静称,“环卫工作者收入不高,对我们城市美化环境的贡献却不小,对我们来说,他们就像我们的街坊,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一杯水、一双备用的手套、一瓶防中暑的藿香正气液,我们觉得挺光荣,也挺亲切。”

  由于志愿服务切实关注环卫工人需求,且活动频繁,活动形式丰富,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微爱环卫”获得2015年顺德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还获评2018年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项目,并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何桂斯说,“如果目前的服务方向没有错,‘微爱环卫’项目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希望未来能更深层次并扩大覆盖面为环卫工作者群体提供更多关怀,也期望能联动更多资源,让项目更加品牌化及恒常化。”

  故事

  欧卫红:以残助残的阳光传递者

  “我们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不是没有行动能力,希望用我们的点滴行动,感染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会在一次次活动中慢慢累积。”欧卫红是一名专业的电工,身形并不高大,作为乐从助残志愿服务队发起人之一,身患腿疾的他走起路来仍稍欠利索,但即便这样,工作之余,他依旧走街串巷,帮助困难、孤寡老人安装水电。

  也因为这样,在做志愿者的日子里,欧卫红常常会收到类似的疑问——“你是一个残疾人,本身都需要别人照顾,为何还要去做志愿者?”

  对此,欧卫红笑言:“其实,一直以来,我们一家都经常受政府和热心企业的帮助,我老婆患有糖尿病,一直受低保资助,女儿在上学期间,也受到乐从本地企业东箭集团的帮助,我为何不能发挥自己所长,用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呢?”

  正是怀揣这一朴素的信念,欧卫红穿上顺德志愿者专属的红马甲一穿就是7年。7年间,他为数百名老人免费检修水电、更换老旧电线。2014年,他还与关再松、何伟锋等2名残障人士一起,发起成立了乐从助残志愿服务队,宗旨便是“以残助残”。

  从为独居、残疾老人检修水电,到免费为他们更换老旧电线,消除安全隐患,再到后来队伍不断扩大,乐从助残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范围也延伸到居家清洁、粉刷墙壁以及美化。

  自队伍建立以来,他们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除了服务长者,还主动参与助残义卖、夏日免费凉茶派发等70多场活动,受惠群众超1500人,欧卫红的个人志愿服务时数也超过了580个小时。

  一路行善,一路汇聚,这支由三名残疾人组建起来的助残志愿服务队,现今也已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其中,残疾人占了20名。

  在助残服务以外,欧卫红还带领队员们上门探访残疾群体,用自身经历鼓舞更多残疾人重拾自信、走出家门,在欧卫红、关再松、何伟锋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批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参与公益活动。

  “梦想舞台”手语舞就是他们专门为残障人士策划的特别节目,“我们觉得,残疾人不应该整天宅在家里,所以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走出家门,多参与社会活动,这样他们的生活才能多一点阳光。”欧卫红坦言,他们请来手语舞老师,手把手地教导残疾朋友,并带着他们到各镇街巡演,目前,已在乐从、均安、桂城、陈村等多地受邀表演,通过以残助残,帮助残疾人逐渐融入社会,让爱不断传递。

  去年,乐从助残志愿服务队“共享阳光”残疾人互助计划项目成为2018年佛山市慈善会定向捐赠项目。

  接下来,欧卫红还计划打造残疾志愿者“真人图书馆”,通过残疾人自身经历演讲,感染、激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发挥自身价值。

责任编辑: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