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西安:“青年龙灯”点亮故乡年

发稿时间:2019-02-22 07:3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今年寒假,西安某高校大一学生左炎令特别忙,他把自己“锁”在车库里,捣鼓设计“青年龙灯”。元宵节前后,他和一群00后小伙伴要去迎龙灯。

  在左炎令的家乡浙江省东阳市,迎龙灯是当地正月里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一般从正月初八开始,元宵节过后散灯。东阳当地“灯”与“丁”同音,旧时,每家都要出一位男丁,带上红灯笼一个,长板凳一条,各家板凳前后相连,挂上灯笼,每条板凳是一桥,构成长长的板凳龙,作为龙的身子。龙灯越长,证明村庄的人丁越兴旺。

  寒假里,左炎令从西安回到家乡,联系几个爱好东阳民俗的朋友,着手准备迎龙灯的事。家里的地下车库也被他改造成“工作室”。大伙儿众筹了5000多元,作为制作经费。

  连续3周,每天早晨7点多,他就来到地下车库“上班”。有时灵感一来,甚至会忙到凌晨才休息。

  早在高一时,左炎令就参加金华市举办的中小学生民间艺术节。在老师建议下,他和几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龙灯。从那以后,小伙伴们会忙里偷闲制作龙灯,作为学习生活中的调剂。平时周末,左炎令也常和朋友们一起利用周末时间,寻访当地手工艺人,向他们请教龙灯制作方法。

  左炎令说,这些老艺人大多七八十岁了,他们对这群学生的到访,总是格外热心。后来,左炎令得知许多制作龙灯的手艺已找不到年轻人继承,因为这门手艺并不能养家糊口,也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施展”的机会。

  在那之后,左炎令和朋友们成立了“磐安青年龙”。这支小队伍平时只有3个人。做灯笼时,他们会找些朋友一同参与,“大家都想把民俗传统传承下去”。

  今年寒假,在左炎令的邀请下,18岁的李强第一次参与龙头灯制作。高二就开始学美术的李强在地下车库,第一次见到龙灯的半成品。当时几个年轻人正忙着给龙灯勾线、上色。龙灯的骨架已用龙头竹扎好,棉纸规整地糊在竹子上,龙头已经画了半张脸。

  依照传统,左炎令买来棉纸。和普通画纸相比,棉纸吸水性更好,但也更容易破。在普通画纸上作画,草图画完可以擦,颜色不满意可以重新涂,但在龙头上作画,就得学会耐住性子。立体和平面的视觉效果大不相同,这对画惯了平面图的李强来说,悬空作画难度着实不小。

  元宵节前后,这群00后早上沿着路线迎龙灯,中午赶时间就在路边随便吃点东西,吃完又拿着板凳赶往集合地点。他们都戴着红色安全帽,有人举着旗子,有人敲锣,有人打鼓,有人扛着龙灯……龙灯抬累了,这群00后就会互相交换一下站位,顺便腾出手来,录个小视频发网上。

  他们很乐意分享这种喜悦。“那股兴奋劲就像小时候相约放鞭炮,过年的感觉又回来了。”左炎令说。

责任编辑: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