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鲁曼:带着新农人找“贵人”

发稿时间:2019-02-22 07:3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今年两会前,在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全国人大代表、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兼职)鲁曼在她的火鸡养殖场当起“医生”,帮助当地创业青年“问诊把脉”。鲁曼坦言:“我一直关注新农人们。”

  今年春节前,鲁曼从朋友圈里看到一个视频,湖南湘西一名老农,因椪柑滞销欲哭无泪。1月19日,鲁曼自掏腰包从江苏乘飞机到当地,利用自己农业领域的人脉帮助老农销售椪柑。4天后,就帮这名农户销售8万斤椪柑。

  为什么好水果找不到好销路?她认为:“关键问题是农村没有年轻人,农业企业实力也很弱,没有能力帮助农户销售。”

  紧接着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留住返乡创业青年?

  10年前,鲁曼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司成为白领。没想到,一次过年陪丈夫廖军回家的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两人都辞去城市的工作,来到农村养火鸡,创办了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1000亩养殖基地,100多名员工,火鸡出蛋量占全国近1/3,火鸡养殖年销售上亿元,尽管在当地是农业龙头企业,不过鲁曼还是烦恼不断。

  “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去年,她在广州和上海设点招聘技术人才,大城市的月平均工资在1.6万元,她咬咬牙开出1.8万元的“高薪”,可是年轻人还是不愿意来。

  不少求职者告诉她,在三四线城市工作,成长机会有限,如果在大城市工作,虽然工资收入少、开销大,但是未来跳槽后的收入会更高。另外,在大城市工作,对自身的专业学习更有利。

  与这样的观点相对,依然有不少年轻人选择“逆行”——返乡创业。可是,鲁曼看到很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但成功率却不高。

  鲁曼认为,青年返乡创业比城市创业更难。新农人是一种半公益创业,年轻人回到农村就是一种贡献。现实的情况是,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没有钱、没有资源,还要承担外界压力。

  相比于城市创业,涉农领域的创业门槛更高,难以靠一项专业技术进行创业。鲁曼说,拥有技术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意识。

  什么是市场意识?很多新农人误以为就是把农产品卖出去。“当然不是!凡是成功的涉农创业,都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

  “涉农创业对人才要求太高了!”鲁曼来到一些农业院校,却发现大部分学习农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不少人只是为混个学历。另外,一些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落后,只是教给学生农业技术,很少有产业整合的相关课程。

  大学只是涉农人才培养的第一步。鲁曼在基层一线扎根创业发现:“很多返乡的创业者还面临一个痛点——无法实现后续的学习,没有‘贵人’能给他们指点。”

  政府能否担当起“贵人”的角色?“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地方政府也不知道给新农人提供什么服务。因此,很多时候,政府只能给新农人贴补几台电脑,或者对接一些媒体宣传。”鲁曼说。

  专业的人应该干专业的事,农业的龙头企业可以想办法给新农人提供一系列、可持续的服务。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鲁曼认为,新农人最需要的服务是规划,让创业成功者帮助初创者进行职业规划,同时也要教给新农人如何规划项目。

  这种“大牛拉小车”的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新农人之间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地方政府可以想办法适度授权,让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尝试创新。

  鲁曼对新农人提出建议,一定要冷静地看待互联网的作用。“新农人要专注把产品做好。互联网的作用就像乘法一样,产品越好,乘数越高;反之,产品不好就等于零,再用互联网放大,结果还是零。”

  从营商环境分析,鲁曼认为,一些新农人在基层创业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烦恼:很多政府部门都可以管他们,因此不少创业者疲于各种检查、接待,影响企业正常运转。还有人打着职业打假者的幌子,盯着一些创业者的小瑕疵不放,让创业者苦不堪言。

  “要对创业者多一些宽容,不能总是拿着‘放大镜’看新农人,他们返乡创业的情怀需要保护。”鲁曼表示,这需要政府和社会一起想办法,别让他们返乡创业却绊倒在“隐形门槛”上。

责任编辑: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