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年轻人成为这个社区“当家人”

发稿时间:2018-09-18 07:12:00 来源: 天津日报 中国青年网

  松风东里社工团队亮相

  说起社区工作者,很多人还停留在过去“居委会大妈”的认识上,工作内容无非是些婆婆妈妈的事。如果你也持这种观念,那就OUT了。如今,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他们拥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的曾经是校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骨干,带着他们特有的冲劲儿和干劲儿,给新时期的社区管理带来了青春、热情和活力。

  东新街道松风东里社区就有这样一个群体,这个9人的社区居委会管理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2岁,其中7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不乏985、211大学毕业生,大家充分发挥各自专长,用热情、活力与毅力,赢得了居民的认可与肯定。

  松风东里社区有居民6500多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保困难户多、外来人口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这个年轻团队必须要面对的。虽然新班子刚刚组建不到两个月,但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有问题共同面对。针对“创文”“创卫”过程中出现的拆迁问题,大家按照网格化管理,主动出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有的做居民思想工作、有的冲在一线、有的做好后勤管理。

  “90后”的张平,毕业于山东大学,今年作为河东区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锻炼的一员,来到松风东里社区担任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从共青团的工作岗位走到社区,如何当好社区“当家人”、居民“勤务员”成为他的一门必修课。面对复杂的社区环境,如何带动社工队伍、激发干事活力是摆在张平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他从团队内部管理入手,与社工一同研究确定内部规章制度,共同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确保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每周主题学习、定期经验分享、工作复盘思考等方式,构建学习型团队,帮助每个成员在这个年轻团队中收获成长。

  “我之前在团区委主要负责青年的工作,相对而言基层工作经验较为匮乏,到社区任职是党组织对我的考验。”但是到社区任职锻炼以来,张平很快感受到了落差。“到社区前,我想过社工的工作可能会有些细碎,但只有到了社区的工作岗位上才会意识到工作到底有多繁琐。”张平说,无论是居民的家长里短、煤水电气,还是社区里的污水跑冒、垃圾堆物,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儿居民都会找居委会来反映诉求。每次面对这种问题时,张平都会主动向老社工请教,学着如何心态平和地对待居民诉求。“我们的好多知识都来自教材,所以一旦发生邻里纠纷,需要处理时,还需要老社工的传帮带。幸好,我们社区有经验丰富的老社工及时传授经验做法。”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张平慢慢调整心态,“因为工作需要接触形形色色、需求多样的居民,但这几个月来,我发现自己处理居民复杂需求的能力提高了不少,这份基层经验对于个人成长发展是份宝贵的财富。”

  对于社区“两委换届”后的变化,作为松风东里社区的“老人”,“85后”的李国萍相对更有发言权。南开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松风东里社区,如今,在居委会已经工作了八年。“‘两委换届’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面对居民越来越多样化的诉求,大家处理事情的方式也更新、更实,组织活动也更有创意。像我们建立了各种微信群,居民有什么需求都可以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李国萍说道。

  松风东里社区这个年轻队伍里既有从事社区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社工,也有充满热情、积极进取的社工。除了“75后”张楠以及“90后”段金鑫,团队的陈媛、李纯、李如虎、孙静、米丹、高璐都是“85后”,大家毕业于师大、外院、理工等各院校,在社区分管负责不同的工作。虽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仍然感觉生疏,但是大家用耐心、热心、爱心面对社区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摸索进步。大到扶贫济困、就业援助,小到邻里纠纷、天雨屋漏等,大家发现,专业知识固然能派上用场,学习老社工的经验却更重要。刚歇完产假踏上工作岗位的孙静告诉记者,身边人对社工还是有很多误解,然而,多年的社区工作并没有磨灭她对社区的热情,反而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理念和定位。“可能我就是那种特别执着的人吧,我想坚持把社工做下去。”从她的言谈中,不难听出乐在其中。

  社区居民对于这个年轻团队赞誉有加,他们的到来为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为社区工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力量。“现在的社区不仅仅凭借着一副热心肠就能够管理好的,社区‘当家人’更需要有知识,高水平,相信在这个年轻团队的带领下,我们社区会越来越好。”社区居民说道。记者 彭娜

责任编辑:杨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