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竞技中的创业历练 工程师参赛收获了什么

发稿时间:2018-08-21 08:0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站在巨大光幕映衬下的深圳春茧体育馆舞台中央,刚刚拿到第17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甲大师(以下简称RoboMaster)决赛冠军的华南理工大学全体参赛同学兴奋地从颁奖嘉宾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大疆创始人汪滔的手中接过奖牌。现场掌声欢呼声雷动。

  这是属于青年工程师们的荣耀时刻。在过去一年里,全世界200支战队和近万名学生报名并参加了RoboMaster 2018,其中32支各大分赛区脱颖而出的高校队伍来到深圳,最终决出了年度冠军、亚军、季军等优胜队伍。

  RoboMaster由DJI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经过四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赛事之一。在这里,机器人是一个有魔力的词汇,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首个激战类机器人竞技比赛,拥有颠覆传统的比赛方式、震撼人心的视听冲击力、激烈硬朗的竞技风格,更因为这里是青年工程师们成才创业的崭新起点。

  机器人的“爆款”赛事

  2017年, RoboMaster有2600多万观众、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万人在线观看了整个赛季的直播,如此复杂的机器人赛事也能引发观众弹幕轰炸,实为罕见。而这一盛况在2018年再上层楼。

  复杂的赛事规则以及历届赛事的规则更替,所引发的机器人功能的不断创新,是赛事的最大亮点,也是考验选手们技术实力的关键因素。参赛选手需要独立研发制作多种地面和空中机器人参与团队竞技,比赛中机器人分成红蓝双方各7台机器人,操作手通过第一视角操控机器人发射弹丸攻击敌方以及防御。

  按照规则,机器人登上资源岛才能获取能量丸。今年的资源岛被设计成全新的阶梯式,只有登上最高一级才能快速获取尽可能多的弹丸。有的队伍使用传统的底盘结构整体抬升式登岛,而有的队伍通过登岛立柱就可以“秒登”。这里面,除了技术实力外,还有战术等考虑。

  另外,参赛选手想获得能提升全队2倍战斗力的大能量机关,也要掌握更强的视觉识别算法,因为本届RoboMaster 的大能量机关改用了与小能量机关不同的动态火焰特效手写数字。看似微小的改变对于机器人的算法水平其实是巨大的考验。

  由于大能量机关激活难度增大,且有热量限制,所以在RoboMaster 2018的总决赛期间,观众能明显发现能量机关不再像往年一样是比赛获胜的捷径。不过传统强队华南理工大学仍然抓住大能量机关的机会,在总决赛的首场比赛即先后两次拿下大能量机关,提升前线机器人的战斗力。

  继去年推出具备全自动攻击能力的基地机器人后,本届RoboMaster进一步迭代,将基地机器人的运动和攻击能力剥离成为独立的哨兵机器人。哨兵机器人象征着RoboMaster对抗赛在技术层面更上一层楼,它的战绩足以证明一支参赛团队是否有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及出色的战略思维。

  RoboMaster赛场不仅将大量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到充满吸引力的竞技比赛,而且将比赛技术接轨现实中的工业科技场景,参赛团队需要用所掌握的机械自动化、电子通信、车辆工程、图像识别等学科技术,根据比赛规则做出综合性的研发设计。

  大赛给予选手们的自主开发空间已经催生出了一个与高端制造业发展趋势接轨的较为成熟的机器人技术体系。例如步兵机器人搭载的视觉识别自动瞄准与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一脉相承;工程机器人的取弹机械臂以及牵引机构也能应用于仓储物流机器人上;机器人登岛时采用的整体升降式底盘更是复杂环境下提升轮式机器人通过性的重要技术。

  这些选手的想象力真的非凡

  作为机械专业的女生,长发飘飘、瘦瘦高高的刘露笛已经习惯了别人拿自己当“女汉子”。熟悉她的同学说,别的女生如果打不开瓶盖就让男朋友来帮忙,而刘露笛则是能把矿泉水瓶盖子拧得太紧,导致连男朋友都打不开。

  “女汉子”刘露笛在RoboMaster决赛的关键时刻成了哈工大队季军争夺战的救场英雄。今年的赛事规则加入了无人机机器人可以携带弹丸射击的规则,由于无人机体量小,所能携带的弹丸有限,因此组委会当时设定这个规则的时候,认为可能实现的效果并不理想,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然而到了决赛时段,哈工大对阵中国矿大的季军争夺战中,正当哈工大面对矿大机器人的强攻频频失手,仅剩下2分钟赛程的时候,刘露笛作为研发代表的无人机机器人起飞了。在矿大的机器人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时,哈工大无人机机器人对矿大基地机器人实施了精准的远程吊射,瞬间让其丧失大量血量。凭借这一次成功绝杀,哈工大完胜这一场比赛。

  “我们都没想到无人机可以设计得这么好,选手们虽然还只是本科生,但设计能力和想象力真的是非凡的。”大赛技术总监杨硕说。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虎战队的本届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今年南部分赛区的决赛中,华南虎战队第二次输给了老牌劲旅电子科技大学,本来气势昂扬、志在卫冕的上届冠军华南虎战队一下子懵圈了。队长陈文虎没有把在一次比赛赛场上导致机器人翻车的原因归结到一个人身上,而是告诫大家,这是集体的问题。

  实际上,有一位队员在刚加入战队时,一直认为有些细节问题不值得小题大做。“有一颗螺丝上得不牢,虽然有些松,但不影响效果,有什么所谓?”站在分赛区决赛的季军颁奖台上,这位队员看上去像是要哭了。

  回到学校,距离全国总决赛还有2个月了,整个战队进入了死磕阶段,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比如原来焊接工艺的活儿可能一下午就干好了,现在是通宵加班加点地做,力求完美。

  原来那位不追求细节的同学像是换了一个人,干起活来任劳任怨,对原来不擅长的工艺也是四处求教力求精益求精。

  “在全国总决赛的赛场上,华南虎战队是把所有细节抠到极致的队伍,他们能拿到这个冠军,没什么意外。”杨硕告诉记者,在决赛的赛场上,华南理工大学一直在强调机器人的稳定性,也就是在抠结构连接的细节、程序、算法、机械设计等很多细节,在他看来,真正走到最后的队伍就是稳定性最强的队伍,毕竟已经用这个机器打了七八场比赛,每一场都有几局,所以考验车辆在几十局比赛中能不能一直保持稳定,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通向创业之路

  收获是多样的。有一些选手经过RoboMaster大赛的历练后选择了创业之路。

  2015年夺冠的电子科技大学战队中的吴家敏和5位队友在成都创立了一家机器人公司;2016年的季军华南理工大学战队中的郑子杰也在广州和1名当年的队友进行与机器人有关的创业。

  2014年就代表深圳大学参加了RoboMaster测试赛的谭柱,又连续带队参加了2015年、2016年两届RoboMaster正式赛事,虽然最好成绩是进入四强,却对他毕业后走上创业的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

  毕业于机电工程学院的谭柱,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第一年参加比赛时的团队队员如今的去向:3个读博士、2个今年刚刚毕业,还有2个去了企业工作,而他和之后两年参加比赛的其他两个队员一起,合作成立了一家机器人公司,专门做汽车泊车机器人。

  “我现在创业的劲头,都没有当初参赛时的劲头儿足”,谭柱回忆,参赛时可以几天不睡觉只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而且和同伴一心一意只是为了夺冠。那是一段团队合作最大化、同一个专业下的高分学生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荣誉无论经受多大苦难都可以的时光。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经过这种竞赛的洗礼,队员们身心收获最大的前三名是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精神。其余收获分别为:提高自信心、自主创业勇气、管理能力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市场意识等。

  团队合作能力高居比赛收获的榜首并不出人意料。RoboMaster大赛中,全体选手从备战就开始相互碰撞交流,并且因为置身学校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磨合,这在毕业后很难做到。对于创业来说,理念相同、目标相合至关重要。经过大赛的洗礼,选手们都重视友谊,队员相互间有认同感,而团队合作意识则被视为人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