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做公益需要一个系统且长期的规划

发稿时间:2018-06-28 11:18:00 来源: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陈锐海)苏明娟是在公益路上长大的。

  这条路的起点是那张照片。照片是1991年拍的,8岁的苏明娟趴在课桌前写作业。她望镜头时的那双大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张“我要上学”的照片,引发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成了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希望工程公益广告中的苏明娟

  苏明娟的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变。这个来自安徽金寨县张湾村贫困家庭的女孩儿,在人们的资助下一路升学,并考入安徽大学,2005年毕业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工作。2017年12月,她又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如今成为团的十八大代表。

  曾经受人帮助的苏明娟,也一直在“反哺”社会。上学期间,她把部分善款转捐给同样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参加工作后,她将第一笔工资捐给希望工程,此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如今她还发动身边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献血、植树、捐款、扶贫……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会一起做。有时苏明娟也带上6岁的女儿,“让她从小养成公益的习惯”。

  在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35岁的苏明娟接受了央广网记者的采访。她表示,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和团十八大代表后,她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也更大,“想做一个比较有系统性的规划,做一个长期的公益项目,成立一个公益基金,去帮助更多的人。”

苏明娟在公益活动上

  央广网:从受助者到帮助他人,你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苏明娟:我在上学时受到很多帮助。大家在我无书可读、身处困境时拉我一把,改变我的命运,我心存感恩。走到工作岗位上,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我觉得这是对社会的反馈和反哺。受助者很多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如果仅仅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走进学校的大门,我会觉得非常可惜,然后很想帮助他们,就像当年大家帮助我一样。

  央广网:你觉得希望工程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苏明娟:我上小学时,我们的教室是以前大户人家的祠堂改建的。窗户没有玻璃,是破薄膜纸糊起来的,冬天灌风,雨天漏水。后来,我们学校建成了希望小学,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一间小破房子变成三栋小楼,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首先,身处的环境改善了,学生的心情会舒畅得多,也更有动力去学习。其次,不断注入的师资力量,会给我们农村的孩子带来新想法和新思维,这也是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央广网:你平时会带动身边人参与到希望工程这样的公益活动中吗?

  苏明娟:在同事间的交流中,我会跟他们介绍我这么多年参加的公益活动,他们听了也比较感兴趣,就跟随我出去参加类似的活动。比如说,有的兄弟单位会把一些特殊党费捐赠给贫困的孩子,还有我们单位,在我的牵线下,在金寨县桃岭乡新建立一所希望小学。我们每年都会到那个学校,给200多个留守儿童定制书包校服,捐赠设备,建立多媒体教室。

  从2012年开始,我们每年植树节前后都会去一片荒草丛生的小山坡,种下三五百棵广玉兰树。六年过去了,那里长着一大片树苗,将来肯定会绿树成荫。

  央广网: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后,你做公益时会有不一样的考虑吗?

  苏明娟: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也更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己干一件件小事,而应该做一个比较系统性规划,做一个长期的公益项目。所以我们在今年6月13日成立“苏明娟公益基金”,计划用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半个月过去了,基金收到两笔捐赠,分别为500元和1000元。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把它做大做强,成为可持续的善款,去帮助更多人。

苏明娟和同事义务植树

  央广网:作为共青团十八大代表,你的担当和使命是什么?

  苏明娟: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应该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融入青年,服务青年,求真务实,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努力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共青团干部。在实践中打造团组织,让共青团组织成为青年朋友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先进组织。

  作为参会代表,会议期间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开好每一场会,做好每一次讨论,回去以后要担当起宣讲的角色,向党组织汇报,向广大青年朋友宣讲团的十八大精神,让这个精神真正地落在实处。

责任编辑: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