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事迹展示

发稿时间:2015-03-20 10:5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甘书杰:阳光“暖男”笑对灰色人生

  开朗、帅气是甘书杰常被贴上的标签。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身高1.83米的阳光“暖男”身上所肩负的沉重包袱。

  甘书杰自幼丧父,母亲打零工把他拉扯大。贫寒的家境,让甘书杰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得多,也曾让他活在阴影之下,“觉得自己和他人相比,差距太大”。

  但母亲用自己的朴实方式教会了他许多道理。“就像刚上大学时,我妈跟我说,大学就像秋天。奖状就是落叶,大家都走同一条路,捡多少落叶全由你努力。你捡得比别人多,就多一点收获。”这段话甘书杰一直牢记着,并成为他的座右铭。

  考上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后,他一有时间就去打工赚钱,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减轻母亲身上的担子,“送快餐、摆地摊、举广告牌、做服务员……”他曾经做过的兼职不下10个。不过,他的学业也没耽搁,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奖学金。他笑称自己每天都安排得都特别满,“像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

  “我走路一般都比别人快,不想把太多的时间浪费掉。”甘书杰说。仅在2014年,他就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等近30个学科竞赛、技能比赛、创新创业项目,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希望通过参加这些项目,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他说。

  也正是这样“马不停蹄”的锻炼,让他从一个自卑胆怯的小男生,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的阳光“暖男”。

  为了减少、控制日常开支,甘书杰还养成了每天记账的习惯。“每一笔支出,我都详细地记下来,现在我每月的生活费基本控制在400元左右。”为了省钱,即使家在南宁,他也只在寒暑假时,才买最便宜的学生票,搭乘火车回家和母亲团聚。

  “生活中经历的这些磨难,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甘书杰笑说,人只要肯上进,已经穷过来,就不会穷下去!

  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自强心灵 一路向阳

  “从小,我就梦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对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辟展乡马场村一组的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而言,“外面的世界”曾是她最大的憧憬。

  然而,当她带着对外界的向往考入天津市微山路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时,“外面的世界”给了她一个“下马威”。“我们连一年级的唐诗都没学过,一切都得从头学。”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记得,来到天津后,此前从未走出过天山地区的她不仅水土不服,而且“连汉语都不会说”,知识基础也相当薄弱,她需要在4年中用汉语将天津学生初高中六年的知识全部学习一遍,并参加全国高考。

  即便如此,她仍凭借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2011级心理学专业。进入大学,这个自小家境贫寒的姑娘就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刚入学不久,她就申请成为一名食堂义工,每天为同学们打汤。2011年10月开始,她又与班级同学共同成立教育科学学院“心灵护航”服务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走进中小学课堂,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3年间,“心灵护航”服务队的活动每周两次,从未间断,累计服务学生近500名,共计1000多小时。她还主动参加了“雷锋在我身边”、“爱心包裹”、“志愿交通指挥员”等各类主题学雷锋活动。此外,3年来,她坚持无偿献血,累计超过1000毫升。

  在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眼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在报答曾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个家境贫寒的90后维吾尔族姑娘还不会走路母亲就去世了,5岁时她便开始学会做饭,小小的胳膊经常被烫的红一块肿一块,当身边的小伙伴都背上书包上学时,她仍与羊群为伴,“要不是受到各方的资助,我可能还是个放羊的小姑娘”。她说。

  学校的鉴定表里这样评价她:从新疆吐鲁番到江城芜湖,从天山牧羊女竞选到大学团支书,从“连汉语都不会说”到如今为数百名汉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用自己的努力在安徽师大圆了自己的“自强梦”。

  脑瘫博士张九童:书写“月亮的梦想”

  张九童有一个“月亮的梦想”:“如果把健全人比作太阳,那么残疾人就是月亮,月亮之所以皓皓如银,是因为有太阳的普照。但太阳和月亮的梦没有区别,残疾人和健全人的梦没有区别,都是圆的。”

  虽然从生下来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天生脑瘫,连正常的说话走路,都变得异常困难,但他怀着这个梦一路向前,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还写出两本80万字的文集。

  然而,写字曾是最让张九童吃力的事。由于双手的肌张力极高,他只能使劲用手攥着笔,此时胳膊上鼓起一块很大的肉包,即使如此,手指却并没有什么力量,一分钟最多能歪歪扭扭写5个字。

  为了按时完成作业,他的手上经常磨起血泡,手指上缠着胶布。在书桌上写作业困难,他就蹲着用粉笔在水泥地上写,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

  为了弥补写字困难的不足,他就多记多背,小学一至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他能从头背到尾;从初中到大学的文科教材,他都能准确地说出相关的内容在第几册、第几章、第几课。

  某种程度上,这也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高中时,他就担任学校“星河文学社”的主编,精心编辑策划了《星河》,并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期刊。

  虽然只能用左右手的两个食指打字,但他始终笔耕不辍。2007年,《九童作文》出版,这本国内残疾高中生首部个人作文集收录了张九童从小学到高中所写的800多篇文章中,精选了272篇文章。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读了这本文集后,写给他这样一段话:“亲爱的九童,读了你的文字,我和很多人都很感动,这是一个健康的孩子都难以做到的,可是你却以自己顽强的斗志做到了,我们都应该学习你坚强的品格!我想,一个人身体有残障是不幸的,但只要有美好的梦想,生活依然还会是幸福的,奋斗就是幸福啊!”

  2010年4月,他追梦的脚步又快了一步,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文集《仰望星空》,表现了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对社会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部分理论问题的探索。

  书中承载了他对天空的执着,“即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责任编辑:刘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