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县级团委动态  >  正文
思南县打通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最后一公里”

发稿时间:2020-03-26 13: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李川)日前,贵州省思南团县委紧紧围绕搭“五桥”建“五家”工作思路,整合全县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有资源,认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为打通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最后一公里”凝聚青春力量。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搭“感恩桥”建“奋进之家”

  坚持党建带团建,以“五好”标准完善社区团组织标准化建设,加强团员教育管理。本月内团县委完成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青团工作站挂牌、组织架构上墙,并明确办公场所、办公人员(1+2+N:即一个安置点1名团干部、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N名社会志愿者),配齐配强安置点工作力量。

  依托团属综合阵地,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引导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利用寒暑假,邀请思南籍在校大学生到安置点开展春晖扶贫志智双扶支教活动,帮助安置点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植爱国情怀。在安置点成立春晖社,邀请春晖使者到安置点传递感恩文化,实现“阵地共用、人员融合、资源共享”,形成党建引领、团建凝聚、春晖助力的“党团社”一体化联动机制。

  聚焦就业创业,搭“致富桥”建“幸福之家”

  团县委积极动员安置点青年参加“多彩贵州·创在乡土”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培训。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明珠思南·创在乡土”青年培训班2期,50余名青年通过培训找到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的就业机会。对接常熟市招工企业,开通思南籍大学生线上招聘专场,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开办安置点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3所,依托夜校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三送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消防安全知识等相关课程62期,培训学员1800余人次。发放青年贷款298笔共计5532万元,扶持16名青年成功创业,培育青年电商创客4家。

  聚焦联系服务,搭“连心桥”建“温暖之家”

  团县委整合圆梦大学、一对一结对帮扶、春晖助学等项目向安置点困难家庭倾斜,筹集资金655.671万元,在丽景社区安置点修建希望工程教学楼一栋,资助贫困学生375人。协调爱心企业,对4名建档立卡西部计划志愿者实施关爱行动,发放关爱基金6000元。

  团县委帮助安置点组建青年突击队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志愿服务队13支,指引初到安置点的搬迁群众开启城市新生活。在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们充当生活小帮手,为搬迁群众免费发放蔬菜3120斤,为200余名搬迁居民提供义剪(理发)服务。3月15日,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精益眼镜团支部到搬迁点丽景社区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健康助力行动,为社区280多名青少年免费开展视力矫正,为老年人免费配送老花眼镜200副。

  此外,团县委还动员社会组织、青年教师、志愿者、春晖使者等,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办“四点半课堂”4个,开设“希望小课堂”30期,覆盖青少年809人。通过“四点半课堂”“希望小课堂”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有人陪伴、兴趣特长有人指导、感恩奋进有人加油,解决安置点就业群众的后顾之忧。

  聚焦共建共治,搭“平安桥”建“和谐之家”

  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促进安置点青少年身心健康,社区安定和谐。线上,团县委在“思南青春黔言”微信公众号开通“青年之声”专栏,招募有经验的教师、心理辅导医生和有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入驻平台,对安置点青少年做好线上情绪疏导、感情引导、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线下,团县委组建一支由教育、人社、医疗、消防、司法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到安置点开展“青春护航·法治精神进社区”活动,引导安置点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综合治理,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就学、就医、就业、法律、消防等方面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聚焦共塑共享,搭“融合桥”建“文明之家”

  募集社会公益资金、物资,在安置点开办“春晖扶贫超市”,增强广大群众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治理。协调教育局、篮球协会,招募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篮球等特长志愿者在安置点开设周末兴趣小课堂,定期举办课外活动成果交流,帮助安置点青少年培养兴趣爱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生活。联合常思爱心会,在安置点开展微心愿圆梦行动,为45名移民青少年圆了心愿。争取常熟市团委支持,搭建搬迁点青少年与常熟市青少年心连心共成长桥梁,互赠礼物、互通信件,让青少年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学会感恩,提升社区融入感。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