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青春最闪亮

发稿时间:2021-05-10 13:40:00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奖代表以行动回答时代之问——

  这样的青春最闪亮

  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托深切期望、予以充分信任、给以亲切关怀,多次就青年成才与培养作出重要指示,深深激励与引领着广大青年。

  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我们特邀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获奖个人与集体代表讲述奋斗故事,共同求解时代之问:怎样的青春最为闪亮,怎样的人生最有价值?在他们用行动写下的答案里,有更多奋斗者的心声与追求。

  【获奖者讲述】

  讲述人:吉林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代理副大队长 刘 亮

  自入伍以来,我在吉林省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干就是20年。我们大队组建于1989年,是全国第一批组建的消防特勤队伍,始终担负着全省最艰巨的急难险重的跨区域救援任务,而我也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价值,实现了青春梦想。

  消防员总是与火情、灾情和险情打交道,时刻面临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只有平时多一份努力,练就过硬本领,战时才能多一分胜算,救民于危难。

  2016年3月31日,长春市某家居城突发火灾,熊熊大火从副楼向主楼迅速蔓延,上亿元装潢材料危在旦夕。凭借多年实战经验,我果断将两座楼之间的连廊作为主攻方向,一面请示支队调集钩机破拆连廊,一面带领攻坚组内攻堵截火势。在火焰的炙烤下,温度高达几百度,我和战友只能边灭火边往身上浇水降温,经过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堵截了火势蔓延。大火扑灭后,多名业主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不肯撒开,“我们全部家当都在里面,这要是一把火烧光了,我们就没法活了”。

  2020年9月13日,受台风叠加影响,吉林省德惠市饮马河段溃堤,洪水肆虐,2个行政村被淹,部分来不及转移的群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接到救援命令后,我带领特勤队45人紧急出动,连夜入村开展人员搜救和转移。由于溃堤导致断电,所到之处一片漆黑,村民反复提醒我们:“不能进去啊,这水可不知有多深。”但我们没有退缩,大家牢牢地抓着橡皮舟的船周绳,试探着往里走,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救援任务。那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得把老百姓救出来!

  坚守职责,初心不变。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愿始终做一个护卫人民平安的人。我深知,水火围困之时,消防员的一句“把手给我”,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就是这世上最踏实最温暖的承诺。

  讲述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杨 宁

  十几年前,我从偏远小山村考上大学,一步踏进了“外面的世界”。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却选择了回乡做“村官”。心里的想法很简单——有能力了,就该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江门村的竹子漫山遍野,可上门的收购商却总把价格压得很低。看来,只坐着卖竹子是不行的,不如在竹子加工上闯出一条路。于是,我自掏腰包跑市场,引进技术搞加工,村民们的收入渐渐多起来了。

  可种竹子的收益周期毕竟太长,想要快速稳健脱贫,还得找到“短平快”的好项目。2016年,我调研发现,江门村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西瓜品质格外好,便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专业互助小组。经过几年发展,“苗阿嫂”的高山泉水西瓜从原来每亩地收益不足1000元提升到了3200多元,十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

  我们苗族人喜欢吃糯米,紫黑香糯是族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独特品种。我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种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稻米的两倍,而且种养要求低,省心省力,还不容易长虫。村民们被打动了。于是,2017年,我带领全村60多户农户种下120多亩高山特色稻米,以苗族传统的“稻+鸭+鱼”共作的模式种植,每亩增收1500多元,大大激发了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

  互联网时代,怎么才能让大苗山的美食和文化“出圈”,走向全国?我一直在琢磨。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微信朋友圈打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招牌,没想到大获关注。很快,我联手县里其他6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融水县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建立了网络销售点,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中心。我们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出大山,销往全国。2016年至今,中心已帮助农户销售了价值900多万元的农产品。

  今年2月,我有幸迈入人民大会堂,接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心里别提多振奋了。

  一条条产业路闯出来,村民们跟着富起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奋进新时代,带领乡亲们奔向乡村振兴,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讲述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高级技师 何小虎

  2010年,我以实操第一名的成绩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工作十余年来,我坚持下苦功夫、不断磨砺技艺,一步步向着心里的梦想迈进——做一名真正被国家需要的技能专家。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我的工作就是对火箭“心脏”的“心脏”——发动机的涡轮泵和推力室相关零部组件进行机械加工,通过操控数控机床,精确雕刻这些部件的每个部位。

  航天产品,质量至上。一个小失误就有可能导致大失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记得刚入职时,被誉为“航天钻头”的全国劳动模范曹化桥师傅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曹师傅最拿手的是在直径一尺多的部件上,钻出2000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直径的小孔,最小的孔直径只有0.12毫米。他为了保护视力,不影响型号产品加工生产,从来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看电脑,几十年如一日。他身上展现的航天精神,让我明白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工匠。

  要保证质量,唯有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而这需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傻”劲和甘于吃苦的韧劲。为了尽快提高本领,我边学习边实践,在恩师董效文的言传身教下,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关键零件生产任务。

  作为一线技能工人,我对“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的差距有着切身体会。还记得2016年生产某发动机的喷注器架时,零件中有几项基本尺寸为3.5毫米、公差为0.008毫米的深小轴,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10,即使经验丰富的师傅加工,合格率也只能保证20%。

  我主动请缨,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半个多月查阅资料、试验摸索,我提出了“设备热稳定性”概念,即准确掌握机床加工参数最理想的一两个小时,抓住此时段进行超精密加工。这个建议被应用后,立刻显出效果:加工出的产品达到了100%合格,加工效率提升了4倍,刀具损耗减少了80%。

  现在,我已经是工厂的“老师傅”了,培养的徒弟也成了技术骨干。多年的实干让我明白,给任务就是信任,有活干就是锻炼。只有拥有不甘平庸、臻于至善的进取之心,不言付出、不求回报的淡泊之心,心无旁骛、心存敬畏的事业之心,才能让青春在奉献航天、逐梦太空中闪现更加耀眼的光芒。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张蕾、任爽、周仕兴、宋喜群、俞海萍、王斯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雯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舒克兢、张琳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0日 16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