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
为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听党指挥、矢志奋斗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奋勇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日前决定,授予30名同志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14个青年集体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荣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同志中,有2名同志来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玉泉区大队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党支部副书记、站长巴特尔(蒙古族),吉林省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代理副大队长刘亮 。
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青年集体中,有1个集体来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即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 。
以青春之我 , 护万家灯火。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从“最美公务员”到“首都劳动奖章”……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有许多年轻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赢得鲜花掌声。“五一”假期,这些荣誉获得者是如何坚守岗位、拼搏奋斗的?他们身上,有着怎样无私奉献、勇于追梦的奋斗故事?
巴特尔:善于钻研业务
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玉泉区大队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党支部副书记、站长,2021年刚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我前进的动力,时刻鞭策我坚守岗位、不忘初心。”巴特尔说。
巴特尔的父亲孙占明是一名消防烈士,奶奶王凤珍是人人夸赞的“感动草原十杰母亲”。成长在这样的家庭,巴特尔立志做一名勇敢的消防员。在蒙古语中,“巴特尔”是勇士的意思。
人如其名。父亲的光荣事迹,一直激励着他英勇奋斗。
善于钻研的巴特尔,是大家心中的“活预案”。入职以来,巴特尔深入钻研灭火救援业务,他写的“灭火日记”成为支队灭火救援战例研讨的参考材料。即便如此,今年“五一”假期前,巴特尔仍带领站内消防员实地查看辖区防火重点单位的周边道路、水源情况。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大召无量寺,是当地著名景点。“五一”假期游客数量暴涨,防火压力激增。为做到万无一失,巴特尔不仅提前研究制订应急处置预案,“五一”假期还前往大召无量寺附近执勤。
右一为巴特尔
“快起床,有火警。”5月2日12时52分,正在救援站午休的巴特尔翻身起床,迅速穿好战斗服,带领消防员赶往现场处置火情。起火地点位于玉泉区云中路姜家营建筑工地。由于起火面积大,大风助长火势,灭火难度很大。巴特尔沉着冷静、靠前指挥,凭借多年经验,与大家一道较快扑灭了火灾。
这是他当天处置的第三起火警,也是他入职14年来的一个缩影。“再苦再累,只要人民平安,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褒奖。”巴特尔说。
刘亮:练就过硬本领
5月1日清晨,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刘亮就与几名消防员迎着朝阳奔跑在操场上。他是吉林省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代理副大队长,刚刚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训练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大家都说我是训练场上的‘黑脸疯子’,别看我平时和大家打成一片,但在训练时我很少笑。”刘亮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直以来,特勤大队消防员坚持每天早起跑步5公里,无论严寒酷暑、风雪交加。“冬天起床时天还没有亮,我们就摸黑出门,跑着跑着天就亮了。这是激发斗志的方法,处置火情可没有天气好坏一说。”刘亮说。
为了练就“打得赢”的过硬本领,刘亮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高强度的体(技)能训练,使他的双腿肿了消、消了肿,可他从没吭过一声。“我们不是在灭火,就是在准备灭火。干部就要干在先,说得再好,不如带头打个样。”无论是训练场上,还是救援现场,他都冲在最前面。
“在日常训练中,刘亮总是跑在最前面。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能掉队。”23岁的消防员贾明迪说道。夜幕降临,繁华喧闹的城市又沉寂下来。刘亮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在苦练本领中守护着万家灯火。
奇乾中队:开展携装巡护
5月,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还未遍布绿意,但防火紧要期已经到来。刚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在“五一”假期开展专项防火行动。
七中队也叫奇乾中队,守护着我国唯一一片集中未开发原始林区,其生态价值、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是构筑我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重要一环。为保护好这道生态安全屏障,每逢防火紧要期或重大节假日,奇乾中队都会在重点区域开展携装巡护。这个常规动作,实则充满挑战。巡护期间,森林消防员需要携带近20斤的灭火设备,在原始森林中步行数公里,翻越多座山头。往返一次,最快也要三四个小时。巡护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昆虫、野兽等威胁。携带致死率极高的森林脑炎病毒的蜱虫,就是其中之一。俗称“草爬子”的它们,只有几毫米大,平时藏匿于杂草灌木中,很难被发现。森林消防员一旦从附近经过,就有可能被叮咬。巡护前,大家提前注射了森林脑炎疫苗,仍不能掉以轻心。5月2日临近中午,森林消防员们就地休整,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身上有没有蜱虫。由于近期林区温度比较低,蜱虫不是很活跃。但是,在走在队伍最前列的班长高凯凯身上,还是发现了2只蜱虫。“我们要枕戈待旦、见火必灭,当好原始林区的守护神。”奇乾中队中队长王永刚说道。
记者 邵卫卫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