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缝中求生存,需要点风险偏好
40年前,发端于安徽凤阳的小岗村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一直以来小岗村也被公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但事实上,合肥市西南部肥西县小井庄农民包产到户,比小岗村更早。所以这片土壤在骨子里就充满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要想弯道超车,要想进站超越,不能守在家里,需要点风险偏好。40多年前很多城市不愿接纳中科大,而合肥人始终把它当作宝,现在合肥又花大力气引进了很多大院大所落户。所有新技术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包含着不确定性,京东方当年还没名气没规模,政府却咬牙承担了90亿元投资风险。合肥就是这样在夹缝中求生存,实现了“舍得”式发展。
合肥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又将在哪里?
这十年来合肥GDP的排名不断“超车”,确实是一个异军突起的城市。接下来的五年十年,合肥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又将在哪里,更值得探究。
事实上,论综合排名,中国科大不是国内最高的;论底蕴,合肥不如旁边的南京。那么合肥发展的动力究竟是源自城镇化,还是工业化?是来自于创新型组织结构的动力,还是以前没有包袱的动力,或者是科技、青春、创新三者融合的动力?
未来究竟会怎样?合肥的“高新区”在打造“芯屏器合”战略,“芯”如何在核心技术方面突破不同的方向?“屏”如何引导技术趋势潮流?“器”又怎么智能升级?在合肥榜样“哈佛八剑客”回来之后,是不断发展、越来越好,还是逐渐被置于边缘的角落?把巢湖划进来以后,对合肥这个城市版图的扩展又能产生什么价值?都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