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智见·政策  >  正文
宋鹏程:人才是中心高地

发稿时间:2018-07-21 16:00:00 来源: 《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网

  我们到合肥采访,在街头巷尾和普通青年、科研人才、创业者促膝交谈,也采访了合肥市服务青年人才的政策部门领导。对他们的访谈,可以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合肥对人才的重视,感受到他们对青年人才的渴求和真诚、感受到合肥市上下对青年的真实付出。这种投入和付出,给年轻人以温暖,给未来以希望。

  百闻不如一见,合肥当得上是一个“养人”之城。下面几篇采访,是来自合肥市相关部门的真实声音。感谢合肥市委常委、秘书长韦弋,合肥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吴功福,合肥市委副秘书长崔国斌,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学章以及接受采访的合肥市公安局、合肥市建委、合肥市房产局、合肥市人社局、合肥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合肥市团市委等部门的同志。

创新之都的根本在于人。
人才是中心高地
访合肥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 宋鹏程
采访/本刊记者 董铁莹

  《中国青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合肥市人社局在“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如何下功夫的?

  合肥市人社局:2017年6月我市推出“人才新政20条”,2018年4月26日,我市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未来五年将安排不少于14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支持各类人才来肥创新创业,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近年来,随着“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我市企业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流失日趋严重,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引才难、留人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和人才储备。

  2017年合肥岗位需求数同比增长46.4%,求职人数同比只增长了1%,供需两端增速显示出巨大的矛盾,一方面职位数的增加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求职人数不足客观体现了合肥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合肥相对于一线城市以及其他发达省会重点职位人才的储备较弱,人才供不应求,仅排名全国的第18位,但在中部区域的几个城市中,合肥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据有关机构统计,2017年合肥有将近六成的人才流入了外地,主要以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区为主,合肥一半以上人才来自于省内周边城市,但随着与周边城市收入差距的缩小,吸引力有降低的趋势。

  近年来,人才争夺大战越发激烈。很多地方都纷纷抛出优厚条件,旨在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在火热的抢人大战背后,已经有种种矛盾凸显出来。比如盲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导致浪费、引进的人才不能与城市发展相融合、高层次人才平台搭建缺乏后续保障等等,这一切都削弱了人才使用力度。尤其是,引来的高层次人才不能很好地释放能量,这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引进理念。

  事实上,高层次人才固然重要,但基础性人才同样不可或缺。一个城市如果缺少了夯实的基础性人才储备,只会让发展陷入被动。为此,城市引才需要把包容性特点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包容性也是发展优势。不论城市大小,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集聚。而如果忽视了任何一层,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城市还需要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而推动人力资源之间的良性互补互动,城市发展才会更有吸引力,更有厚度。

  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人才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养人新政”呼之欲出。

  通过以上的背景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校毕业生等基础性人才是优质的人才后备力量。充分重视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弥补区域发展的人才短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托底,更好地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

  基础性人才对于城市的产业定位、未来发展作用更直接。应当充分认识到基础性人才的重要力量和潜在作用,通过构建科学的人才制度、出台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措施,促进高端人才与基础性人才的相互支撑,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工作条件。

  《中国青年》:合肥是如何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创业就业服务的?

  合肥市人社局:引进、培养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环境、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高校毕业生开发各类就业岗位,鼓励青年人才到企业一线、到基层建功立业,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的创业就业服务。

  一是充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突出精准。城市盲目引进或不能有针对性引进,只会使得人才引进流于形式。只有正确评估人才使用环境,并把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作为吸引人才的基础工程来抓,才是回归了理性引才。

  突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功能提升,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通过加大人才生活保障、鼓励第三方机构引才等措施精准发力,为我市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二是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突出“养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城市发展观,聚焦人才强市战略,切实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切实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推动从“抢人”向“养人”转变,倾情打造“养人”之城。认真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引进人才既有“一见钟情”的胆识,又注重“日久生情”,营造优越的创新、就业、人文、生活、生态环境“养人”,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找到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具体政策落实方面,一是要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人社局牵头市房产局、公安局、财政局、数据资源局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各相关部门既各负其责又统筹推进,在政策落地方面加强协调配合,打破条块壁垒,推动资源共享,确保政策的精准快速落地。各县(市)区、开发区全面承接相关业务,并结合实际制定差异化的配套政策,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计划未来5年投入超百亿元支持各类人才来肥创新创业,重点为围绕我市急需紧缺人才生活补贴、研究生等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租房补贴等,进一步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同时加强对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不断提高青年人才创业补贴和创业贷款,对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予以资助。

  三是建设信息平台。由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协调教育部(学信网)数据支持,市人社、房产、国土、公安等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共享,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专厅”,委托第三方信息技术公司科大讯飞按照让人才“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在细则制订阶段就同步开发业务经办系统和一体化人才智慧服务系统,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同时,将合肥市“人才新政20条”所涉及的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博士后生活补贴等业务,全面接入一体化人才服务智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纸质文件电子化转换,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路。在开设人才服务窗口的同时,实现线上申报、受理、审批、支付,形成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纵向横向高度整合的立体化人才服务模式。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重点围绕我市“养人新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合肥日报等重要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并通过合肥市政府、人社局等微信公众号进行深度解析。同时在我市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过程中,组织企业进行政策宣贯,并发放宣传册,确保政策宣传到位。 

责任编辑: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