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养人”,其实还得先从各地的“抢人”说起。
西安,堪称是这次城市抢人大战的始作俑者。早在2017年3月,西安就发布了人才政策,打响了抢人大战的第一枪。到2018年,西安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政策:本科毕业生只需要上传学历与身份证照片、在校大学生只需上传学生证与身份证照片,就可以成为新西安人。
接着,多个城市迅速加入战团,前5个月中有至少35座城市发布了40多次人才新政,纷纷向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长沙宣布为青年人提供两年的生活补贴;郑州提出,只要来落户并工作,给你3年生活补贴;武汉也高喊,8折买房、租房,免费共享创业工位,限定最低年薪;天津则宣称,本科、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5周岁可办理天津户口,博士研究生落户则不受年龄限制,直接就可以落户……城市对于青年人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各方“地主”都想方设法出台人才新政,将抢人的办法用到了极致。
其实,早在十年前的2008年,中国的主要城市之间就曾爆发过一场人才争夺战,当时的主要争抢目标是留学归国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而十年之后,无论是高等学历人才,还是大中专技校人才,均受到城市青睐,让人颇有一种“抢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感觉。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青年涌入对于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比如,“城市的年轻态是由青年人口决定的,他们不仅能够带来创业机会、消费机遇、甚至成为新增的购房人群……谁抢到更多的年轻人,谁就抢到了未来。”这种对于“未来”的认知,未免流于肤浅。如果只是视青年为“行走的房票”,于城市的未来和青年的发展,并无裨益。“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是第一步,谁能让青年人振翅高飞,谁才是真正靠谱的伙伴。
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做出选择,绝不仅仅是这么简单:抢人之后,如何留住人才是关键!
合肥,正是在众多“抢人”的城市中,以稳健施行“养人”政策而进入公众和媒体的视野——
怎么认识合肥?合肥的“养人”,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先进制造业中,合肥是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家电城,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件产量突破6000万台,居全国首位。
家电、装备制造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是合肥的四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以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也初步确立了全国领先优势。但除此之外,合肥还有多个“第一”可以拿出来展示:语音产业获批首个“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列入省部共同打造的千亿产业;光伏产业获批“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城市”,正在向“中国光伏第一城”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获批国家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推广应用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合肥还是重要的装备制造城,是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重装变压器、锻压装备生产位居全国前列。合肥还是全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
从家电到汽车,从笔记本电脑到平板显示,甚至洗发水和保温杯,这些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大小商品,都有“合肥造”的因子:40年间,合肥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了近400倍。2017年,合肥被评为全球发展最快的20强城市,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在26个省会城市的GDP排名中,合肥超过济南位居第九。时间再往前看一些,从1995年到2017年的22年间,合肥的GDP在全国城市排名从97位上升到24位,进了73位,是“进步”最大的城市。
这个中部内陆省份中曾经不太起眼的城市,一举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隐形领跑者。其背后所依赖的,正是源源不断涌入合肥的全国青年人才,“高端思维+高端科技”事实上已成为合肥稳行致远的坚实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