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学习贯彻  >  正文
云南团组织扶贫真经:让农村青年张开嘴迈开腿

发稿时间:2018-07-01 07:0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团十八大代表、团云南省委书记唐源算了一笔账,对于正常家庭而言,只要年轻人外出务工,就可以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家庭脱贫。不过,难题接踵而至。他发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不少年轻人还不能流利地说普通话,成为外出打工的“拦路虎”,使得再好的农产品都愁销路。

  云南团组织正是因此开始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依托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西部计划志愿者、青年教师、返乡大学生等群体招募志愿者280余名,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志愿服务工作。

  如何让村民张开嘴说普通话?团组织想了很多办法,开展语言游戏、流行歌曲与当地民歌互译等活动,着力解决“开口难”“开口羞”的问题。比如,团普洱市委就针对拉枯族青年开展普通话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专题培训,前后共培训了2400余人。

  唐源发现,解决张开嘴的问题,还只是工作的开始。外出务工,关键还要迈开腿,走出大山。可是,观念问题成为障碍——不少年轻人都存在“家乡宝”的思维,留恋熟悉的环境,闯世界的胆子太小,不太敢外出务工。

  扶贫要扶志!团组织就是要进行思想引导,让农村青年打开思路,迈开步子!

  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唐源想了一招:春节前后外出务工青年和学生返乡,农村青年相对集中,这是一个机会——县级和乡镇团组织对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评选,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外出务工者,让在家的青年不仅知道,还要让他们“眼红”,让大家真正感受到“走出去”之后的不一样。

  火候不够,团组织再加把柴!两年来,在云南,春节期间,各级县、村、镇团组织积极组织开展“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共青团与你同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经验分享交流活动。45岁以下在创新创业、技能技术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外出务工青年,给本地青年分享在外赚钱的经历,解决青年对外出打工认识不足的问题。仅这一项活动就开展了840余场。

  “共青团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办实在,不是轰轰烈烈搞几场活动就行,必须要扎扎实实解决好实际问题。” 唐源说。

  用这样的方式,云南团组织解决了青年“不愿外出”的问题。随后,唐源在外出调研时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外出务工青年在当地留不住。究其原因,主要是到了当地没有归属感。

  “我们与人社部门合作,与外地密集用工的企业进行沟通,尝试把一个地方的云南青年集中在一个企业上班,老乡多了,青年们自然就有了亲近感。”唐源认为,这样有助于解决企业用工稳定、解决外出务工青年留得住的问题。

  这还不够,云南的团组织还主动走出去看望外出务工青年,上门了解外出务工青年的需求。与此同时,联系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云南籍青年,共同组建驻外团工委,让云南青年在外出务工地就能找到有家乡人的团组织。

  如何科学地管理服务好外出务工青年?“我们驻外团工委与当地团组织积极对接联系,接受当地团组织的属地化管理,更好地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服务。”唐源进一步解释。目前,在深圳和江苏昆山,采用这一模式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云南省工会、共青团、妇联三家联合,在上海和深圳成立了“娘家人”服务站,派工作人员长期驻守,联系、引领、服务、维权、培训年轻人,真正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留得下、能致富。

  如何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唐源又想了办法:“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动员组织青年志愿者,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决后顾之忧,让留守者安心、外出务工者放心。”

  “我们也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他们外出务工有了见识、有了能力,我们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唐源说,团云南省委着力打造返乡青年优质的创业环境。比如,创业青年可以享受共青团扶持创业的资金政策支持。2017年云南共青团实施“贷免扶补”共扶持创业青年1.1万余人,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6067人,实施微型企业培训工程扶持743户,其中就有不少是返乡创业青年。

  “让农村青年张开嘴、迈开腿,走出去后再回归。”唐源告诉记者,目前云南团组织已经形成服务农村青年脱贫攻坚的“闭环体系”,云南团组织助力扶贫攻坚已经形成一个新共识:一定要务实!(记者 章正)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