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共青论坛·学员天地  >  正文
从青年势能到青年动能的转变

发稿时间:2024-02-21 16:3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2023年的冬天,是哈尔滨最“火热”的冬天。元旦假期3天,日均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同比增长4倍,而且热度还在持续。“突如其来”的“火爆”,让人不禁要进行思考,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会这样。

  在2022年“进淄赶烤”成为“网红盛事”后,笔者曾写文分析,认为“恰恰是因为淄博把这群大学生放在心上,用隔离期间饭不重样、水果无忧的满满关心和浓浓爱意,激发了这个群体的感恩之心、怀旧之情,汇集起来的情感凝聚成了这个群体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就是青年势能”,正是因为这种势能,才有了发圈上网的行动,才有了网络平台的传播,才有了淄博烧烤的出圈。而此次哈尔滨冰雪潮,从自居特色、还有点自嘲的“东北大冻梨”,到引发热议且十分可爱的“南方小土豆”,所体现的是政府提前做足了功课,反映出当地群众储满了的真诚。与此同时,从广西“砂糖橘”、四川“鱼子酱”等与黑龙江“蔓越莓”“南来北往”的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不仅体现的是富有情感的青年势能,更体现出极具活力的青年动能。这是社会发展中青年群体本身所自带的能量和这个时代赋予或激发的青年群体的力量所产生的,即青年势能向青年动能的转变带来的结果。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青年群体是话题“制造者”、情绪“带动者”、氛围“营造者”,“喂料”的是青年,“吃瓜”的却不仅仅是青年,恰恰是因为青年势能“引爆”了哈尔滨冰雪潮,进而由青年动能“带火(活)”了南北方。

  由淄博烧烤热到哈尔滨冰雪潮,可能很多专家学者会从经济发展、旅游营销的角度去分析原因,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也需要从一些不同视角,或者换个维度,以全面分析或者产生一些新的认识。笔者认为,青年是这两个现象线上线下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升级者,鉴于此,我们要深度挖掘这两种现象,就要对比分析这两个现象呈现出来的发展变化,就可以得出从青年势能到青年动能转变的一个结果。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下功夫。

  注重研究变化趋势。明其变才能知其理。如果说淄博烧烤热是一种“聚变”,那哈尔滨冰雪潮就是先“聚变”后“裂变”,最后成为全国联欢,各有所得、皆大欢喜。这其中,反映出的是青年群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涵的不断丰富,在这个丰富的过程中,又不断阐释着他们对生活意义和集体责任的时代解读。如果说淄博烧烤“热的快”充分反映出青年势能的力量,那么“冷的也快”则反映出只靠青年势能还不够。在之后,青年的力量在积蓄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流动,形成青年动能,在流动中遇到了哈尔滨冰雪这个“爆破口”,便一发不可收拾,并迅速产生了青年在线上都在场之后的线下在场和缺场的友好互动。青春力量一经觉醒,便会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气象,从一定意义上讲,就算没有哈尔滨冰雪潮,也会有其他的热潮。所以,从青年势能开始向青年动能的转变,是青年群体能量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我们必须要看清形势、研判走势、顺应大势,做好引导和应对。

  注重加强能量引导。知其理才能得其法。青年群体,本身就是一个“能量球”。正是因为有青年势能,青年动能才能显得更加有力量;正是因为有青年动能,青年势能才能得以体现。青年群体的力量,到底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亦或是破坏性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么去引导。淄博烧烤热中彰显的感恩,哈尔滨冰雪潮中绽放的友爱,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网上也出现了“南方小土豆”是标签化南方的语调,并有可能会映射到与原意无关的东西,这个“副产品”就严重影响了“能量球”的滚动轨迹。正是因为青年群体是一个可以急速聚集能量和释放能量是“能量球”,在过程中还会积蓄或释放更多的能量,滚雪球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个“能量球”设定好铺设好“轨道”,甚至是修筑好“站台”“港口”,不仅要做好管控风险的缓冲带、减速带、紧急停车区,还要注入加速度。

  注重营造释放场景。得其法才能善其治。青年的能量如此巨大,如何合理、有效释放能量,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事,就像如何控制聚变和裂变的温度一样艰难。虽然难,但不意味着不能解决。我们可以尝试着去营造释放的场景。没有哪一个人比自己还熟悉自己,只有让青年成为主角,这种力量就会有青春的激情和浪漫,既强烈,又柔韧。比如,类似哈尔滨冰雪潮中青年既能体验旅游之美,又能自豪地推介家乡产品,集多重意义于一体。又比如,当前,很多地方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倡导让青年的城市与青年的力量双向奔赴,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就是一种很好的场景营造。

  青年势能和青年动能,共同雕刻着青春力量。

  (作者:张志君,共青团四川省委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

责任编辑:李晨